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高原环境下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和AMS,为南极昆仑站考察的医疗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考察队员在南极内陆高原地区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和AMS,根据Lake Louise Consensus(LLSS)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和判定方法,判定AMS.结果: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Lake Louise Consensus(LLSS)急性高原病症状评分分值增大和人数增加,且发生冻伤、紫外线灼伤、咳嗽、腹痛及腹泻等与高原相关的问题.结论:南极冰穹A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酷寒、缺氧是考察队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防治AMS是队医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南极微生物中特殊酶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南极微生物低温酶的研究和开发成为热点。目前关于南极微生物低温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酶类研究较少。本文对南极微生物中的特殊酶类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几丁质酶、脱氢酶、β-半乳糖苷酶、RNA聚合酶、DEAD-box RNA解旋酶和金属蛋白酶等酶的理化性质和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1病例摘要2010-12-29下午,冰盖队登顶到达南极海拔4 087 m的昆仑站,2011-01-01日下午-02日,1名居住和工作地在海拔2200m西宁的45岁的藏族男队员出现高原反应,既往吸烟史20年,无任何肺部疾病,出发前无合并肺部感染,出发前曾在海拔4 000多米的西藏高原进行过适应性训练,发病前的工作量和活动量不强于之前的训练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源于南极(44.42° W,60.54° S,水深239 m,水温-1.16 ℃)海参体内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p. S-3-88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反相ODS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色谱分析方法,对Penicillium sp. S-3-8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1H和13C NMR及质谱(LC-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相关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 鉴定化合物 1 – 9 分别为2-acetyl-4(3H)-quinazolin--one(1), benzo[d]thiazol-2(3H)-one(2), Octadecyl phenylpropanoate(3), diisobutyl phthalate(4), butyl-isobutyl-phthalate(BIP)(5), ergosterol peroxide(6), melithasterol B(7),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e-3β,7α-diol(8)和cerevisterol(9)。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南极沉积物来源真菌OUCMDZ-403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OUCMDZ-4032菌株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并测定化合物的抗细菌及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真菌OUCMDZ-4032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选择性抑制活性(MIC 32μg/mL)。  相似文献   
6.
研究军事孤立封闭环境对作业人员认知功能的影响,首先需要一套合格的神经认知测量工具。目前使用的认知测试存在以下问题:不同研究间使用的不一致性;测量的心理过程不明确;存在练习效应;没有针对性的常模数据;灵敏度、难度、全面性不够。据此提出适用于军事孤立封闭环境的神经认知测试应满足如下要求:(1)方便携带,容易开展测试;(2)测试耗时应尽量短(≤30 min);(3)可重复测量,被试能够较快达到稳定水平;(4)最好是成套测试,检测的认知功能应全面,且必须与完成特定任务密切相关;(5)应有针对军事孤立封闭环境工作人员在一般环境下的常模,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测试表现曲线作为对照组数据;(6)认知测试的信效度经过检验;(7)灵敏度较高,测试难度适当;(8)认知测试涉及的心理过程明确且单一,便于解释结果;(9)完成认知测试激活的脑区明确,便于进一步神经心理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飞行认知测试系统Cognition几乎完美契合以上9个要求。未来我军编制神经认知测试时,可在参照Cognition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认知测试装置的便携性、开发计算机自适应认知测验、明确认知测试的纳入标准、开发心理测量学特点一致的平行测验。  相似文献   
7.
南极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30多年内,南极条约的许多成员国,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英国等国,已作了许多有关南极工作人员的人体生物,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涉及问题广泛。仅与心理学有关的就包括:体温节律,温度应激,睡眠和昼夜节律。适应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包括对被试者完成指定的操作的评价,心理调整及其在人员选拔中的应用,压抑和焦虑等心理紊乱因素,动机,态度和人格改变;认知操作,领导和越冬人员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其它各种心  相似文献   
8.
对从南极水样中分离到的L-4单细胞绿藻(Chlorophyceae L-4),模拟南极的紫外辐射环境.在人工UV-B辐照下培养绿藻L-4.以滤除UV-B培养的绿藻L-4为对照组。用电镜对绿藻L-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细胞内积累大量的淀粉颗粒,是对照组的10~20倍;脂肪颗粒是对照组的3~4倍;试验组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大量的黑色颗粒物质,而对照组很少。此外,试验组的细胞普遍较对照组大,且细胞外粘附着大量的白色黏性物质。对绿藻L-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的总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14.16%;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46.65%;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对照组66.34%;灰分和其它物质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38.83%和33.31%。UV—B辐照下南极冰藻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化组成的变化,部分反映了南极冰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本研究将为从南极冰藻中获取抗紫外辐射活性物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极科考队员绝大多数时间只能生活在科考站类似于空间站的狭小空间里,队员极易发生心理障碍[1-3].队员易出现睡眠障碍、负性情感、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变化,尤其是越冬期间,队员表现为活力降低[4-7].  相似文献   
10.
南极医学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正式向南极进军已有200多年历史,其间经历了上一世纪的驾驰帆船去探险的“帆船时代”,本世纪初利用狗拉雪橇深入南极大陆内地探险的“英雄时代”,本世纪50年代使用大量机械化装备进行科学考察的“机械化时代”,60年代建立永久性基地,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执行大规模研究计划的“科学时代”(由于展开卓有成效的和平国际合作,故又称为“国际合作时代”),70年代由于资源问题突出,各国加紧对南极的资源调查,故正向“资源时代”转换。 我国南极事业于8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但发展很快,已成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一员。随着人类第一次进入南极,就伴随着对医学的需求,当前,如何保障进入南极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有效的科学活动,如何保护地球上唯一保持原始状态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又如何利用这种特殊洁净环境进行造福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刊邀请从事或亲自参加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撰写这一专题,由于资料来源困难,难免挂一漏万,目的是引起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有志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南极科学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