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海洋源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713拮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潜力,并分析其天然抗菌活性物质。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Spot-on-lawn及扫描电镜分析拮抗白色念珠菌潜力;通过基因测序及anti-SMASH在线分析有关抗菌活性物质基因簇;通过中试规模液体深层通气发酵验证该菌株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借助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抗菌活性物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一步纯化活性组分,然后对其稳定性进行表征;最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C)确定抗菌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结果 菌株2713能显著拮抗白色念珠菌,扫描电镜显示会导致白色念珠菌细胞皱缩、甚至破坏其完整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菌株2713基因组中含有fengycin、 surfactin、bacilibactin、bacillaene、macrolactin、difficidin、bacilysin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簇。中试发酵证实菌株2713能合成拮抗白色念珠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大孔树脂一步法分离提取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回收率达到75%。粗提物经HPLC纯化得到活性组分。该纯化物能耐受30 min的100℃高温处理,并在pH值2-12条件下稳定;纯化物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不敏感,但能被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失活。通过LC-MS分析证实拮抗白色念珠菌的纯化物质是由一条16个碳的脂肪酸链和一个10个氨基酸的环肽组成的C16-Fengycin A,其分子式为C72H110N12O2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188)为稳定剂,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利用激光散射粒度仪、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对纳米混悬剂粒径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透析法比较两种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以0.2%的PVP-P188(1∶1)和白蛋白为稳定剂制备的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别为110.6nm(PDI=0.109)和241.3nm(PDI=0.197),两种纳米混悬剂均为类球形的纳米粒子,并且柚皮素均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两种纳米混悬剂均能显著改善柚皮素的溶出速度。结论:分别采用白蛋白和PVP-P188均成功制备了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为改善柚皮素溶解性差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