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药学 | 105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出版年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含量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利用0.1mol/L稀硫酸将PSS降解为D-甘露糖醛酸(M)和L-古罗糖醛酸(G),并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SS降解液中M和G的峰面积,以葡萄糖醛酸(GlcUA)为内标,以PSS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含量。色谱柱:Zorbax KP-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0.1mol/L,pH 7.0)/CH3CN(83/17,体积分数);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器:可变波长检测器(VWD),检测波长:245nm。结果PSS在0.3~15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6);在低、中、高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平均RSD为0.78%(n=6),日间精密度平均RSD为3.08%(n=5),重复性RSD为3.24%(n=5),24h内稳定性良好,RSD为2.93%,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为115.77%,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25μg/mL。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PSS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皮肤组织、衰老机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的性能。揭示了海洋活性肽、海藻糖在抗氧化、抗辐射、护肤润肤、保湿等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活性,以及其在新型抗衰老化妆品开发应用上所具有的潜力。并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必将成为现代功效型化妆品的理想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4.
κ-卡拉胶五糖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κ-卡拉胶(Kappaphycusstriarum)为原料,经盐酸水解,强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SAX-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1种卡拉胶五糖,该五糖的结构经各种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NMR,13C-NMR,1H-1H-COSY,1H-13C-HMQC)以及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得到了确证,其结构为:β-D-4-O-硫酸半乳糖(1→4)-μ-D-3,6-内醚半乳糖-β-D-4-O硫酸半乳糖(1→4)-α-D-3,6-内醚半乳糖-β-D-4-O-硫酸半乳糖。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类饮片的鉴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区分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但蛤壳与瓦楞子没有得到区分;牡蛎与其他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明显区别,其中4 236,5 263,7 142 cm-1等处载荷系数较大,提示第一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碳酸钙、水分含量等有关;蛤壳及瓦楞子与其他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其中5 0004 430 cm-1等处载荷对此贡献较大,提示第二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含NH,CH基团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密切相关。分析贝壳类药材的功效与其在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图中分布的相关性,发现两者较为一致。蛤壳与瓦楞子均为化痰止咳药,在PCA分析图中位于相同区域;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同为平肝潜阳药,但石决明与珍珠母均能明目,在PCA分析图中相距较近;牡蛎具软坚散结之功,在PCA分析图中与前两者有较大差距。以上结果提示,有机质小分子是海洋贝壳类中药不可忽略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低聚甘露糖醛酸(PM)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脏器指数的影响,从而确定PM对断奶仔猪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选用24头28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区组,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推荐有效剂量)、1.5%(5倍推荐有效剂量)、3.0%(10倍推荐有效剂量)PM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d。结果各处理组间不同生长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PM极显著增加了断奶仔猪的饲料转化效率(P≤0.01);饲料中添加PM对断奶仔猪死亡率、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脏器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断奶仔猪饲料中PM的推荐添加量定为0.3%,饲料中PM为3.0%(10倍推荐添加量)对断奶仔猪饲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8.
9.
氨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又称粘多糖、酸性粘多糖、结缔组织多糖等,是动物中含氨基的一类多糖,是动物体内的一类重要大分子物质。氨基多糖在许多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引起世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氨基多糖的特殊生物功能和生物活性,人们已经在利用外源性氨基多糖的生物活性研制有效药物防治某些疾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近20~30十年来,人们从各种动物中提取分离氨基多糖,并进行筛选,试图找到有效的氨基多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