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体外假病毒感染模型评价清热解毒方体外抗HPV16感染活性及作用方式,并探讨清热解毒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将HPV16假病毒加入到293T/17细胞中,建立HPV假病毒体外荧光感染模型,以此模型评价清热解毒方(20~1 000 g·L~(-1))体外抗HPV16作用,探讨清热解毒方抗HPV感染的量效关系;其次,采用HPV假病毒模型,通过预处理细胞、与病毒同时作用于细胞、病毒处理后作用于细胞的不同处理方法,探讨清热解毒方(20 g·L~(-1))抗HPV的作用方式;最后,从清热解毒方作用后HPV转化的He La细胞中提取致癌蛋白E7,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7,ERK,NF-κB蛋白表达,探讨清热解毒方(3. 33~20 g·L~(-1))在肿瘤相关蛋白水平上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病毒组比较,清热解毒方可以明显抑制HPV16假病毒的感染(P 0. 05),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且清热解毒方能够通过保护细胞、抑制病毒吸附并抑制病毒感染后过程的多种方式发挥其抗HPV16作用,其中保护细胞的效果更显著(P 0. 01),说明清热解毒方能够显著预防HPV16感染;与空白组比较,清热解毒方能够明显抑制E7致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ERK,NF-κB蛋白的表达(P 0. 05,P 0. 01),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结论:清热解毒方具有较好的抑制HPV病毒的效果,该研究为清热解毒方清除HPV病毒和防治宫颈癌提供了创新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制备低聚甘露糖醛酸钠(DPM207)胶囊剂,对其质量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其改善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辅料的种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吸湿性、休止角、颗粒得率等为评价指标,优化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等相关规定,对胶囊剂的水分含量、装量差异、溶出度、含量等进行测定。采用辐照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动物模型对DPM207升高白细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PM207胶囊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低聚甘露糖醛酸钠与微晶纤维素按照1:1混合,添加70%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制备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溶出度等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在小鼠灌胃给药5日后,DPM207不同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结论:DPM207胶囊剂成型工艺稳定,胶囊质量可控,具有作为升高白细胞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上肢复杂组织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肢复杂组织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如神经、血管、肌腱和骨骼外露及缺损,给组织修复带来很大困难,处理失当可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我们自1992年以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以9种组织类型移植55例,对上肢复杂组织损伤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疗效。 临床资料 本组男40例,女1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0岁。急诊45例择期10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22例,车祸17例,烧伤电击伤6例,其它10例。移植组织共9种类型,其中胸脐皮瓣带蒂移植5例、游离移植8例,背阔肌皮瓣带蒂转移8例、游离移植3例,肩肿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期CT增强扫描诊断左心耳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双期CT增强扫描左心房肺静脉造影的左心耳血栓临床高危患者95例,探讨左心耳形态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第一期CT扫描发现左心耳低密度充盈缺损24例,7例第二期CT扫描仍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诊断左心耳血栓,其余17例第二期CT扫描充盈均匀,诊断血流瘀滞状态。左心耳血栓阳性组中,菜花型、仙人掌型、风向袋型、鸡翅型占比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可鉴别左心耳血栓与血流淤滞状态,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左心耳血栓筛查方法,左心耳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病人41例,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并用可塑性钛钢板进行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40例骨折中,优17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0.24%。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用清热解毒方治疗,对照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两组均为置入阴道治疗,隔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两组患者阴道局部用药前后的宫颈HPV病毒检测(HC2)、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LCT)观察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CT结果正常患者增多,炎性反应、ASCUS、LSIL患者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54/62),高于对照组[68.9%(42/61),P0.05];同时观察组转阴率[53.2%(33/62)]高于对照组[32.8%(20/61),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阴道不适及全身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自述阴道瘙痒,症状较轻微,未行特殊处理,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方可以显著降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对于HPV转阴疗效确切,并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颗粒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7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颗粒骨,并进行随诊。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21.3°(10.8°~31.5°),术后7.4(°3.2°~10.5°)。伤椎前缘高度术前49.15%(21.8~67.9),术后94.8%(91.5~98.7)。一年后94.1%(89.9~97.6)。椎后受阻狭窄程度按W olter分类,术前指数1有17例,指数2有31例,指数3有19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3级恢复。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镁及镁合金植入体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关于镁及镁合金在医学领域及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参考和总结。结果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等优点,并且其资源丰富,可在生理电解质环境中通过腐蚀而发生降解的特性,展示了其在骨科领域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结论镁及镁合金是未来生物医用植入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对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检查,针对不同原因实行不同手术方法。结果:所有病例于再手术后得到随访,全部病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应临床查体、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查互参互证,避免漏诊。术中应尽可能完全彻底取尽髓核,并彻底冲洗,避免复发。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预防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