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0篇 |
免费 | 230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85篇 |
口腔科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344篇 |
内科学 | 237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1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199篇 |
综合类 | 642篇 |
预防医学 | 340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280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11篇 |
肿瘤学 | 1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研合作是科技工作者实现研究的方式之一。当前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医疗水平改善和教学质量提高 ,实施军队总医院专科中心科技人员之间的科研合作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本文从开展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科研合作对象的选择、科研合作的原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口服头孢氨苄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我门诊部在接诊过程中一患者口服此药出现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自诉两天前因头痛、咽痛、咳嗽口服头孢氨苄胶囊、牛黄解毒片,第一次服药后约两小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宫腔内具有生长功能的组织转移到宫腔黏膜以外的部位。这是一个多因素、多通路、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痛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育。西医采用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内分泌环境达到对抗或者抑制的作用,但治疗过程及预后存在不良反应,且具有复发性,导致患者依存性差。中医结合“血实宜决之”的理论,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借虫类药的特性,行经窜络,搜经通络,从而速、猛、效地治疗EMT。现代医学发现,虫类药可通过激活自噬细胞、影响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下游因子含量,调控EMT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平衡-炎症效应、凝血机制成为热点。文章概述临床常用虫类药治疗血瘀型EMT的研究进展,为虫类药临床应用于痛症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以全身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节。幼儿园小学等集体机构易感。 相似文献
5.
6.
大鼠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起源及传导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大鼠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信号的起源及传导规律。方法:30只大鼠经麻醉后用单极经皮层刺激(MTS)和双极局域刺激(BFS)方式,观察不同刺激强度条件下在T12硬膜外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硬膜外记录MEP(scMEP)包括早期成份(<10ms)和晚期成份(约14ms),早成份以N1、N2波最明显。脊髓半切或皮层吸除后,早成份仍存在而晚成份消失。结论:scMEP早期成分起源于皮层下脑组织,主要经锥体外系传导;晚期成分则可能起源于皮层,主要经锥体系传导。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我们为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并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5~122min,平均(74.0±29.0)min;术中出血5~65ml,平均(23.7±22.7)ml;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住院3~8d,平均(5.5±1.8)d。术后随访3~46个月,平均(26.8±16.2)月,5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洋参御糖丸干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饲养大鼠,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茵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用洋参御糖丸治疗,以二甲双胍、糖尿乐作为阳性对照药,以比色法检测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洋参御糖丸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洋参御糖丸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糖尿病大鼠心肌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