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48篇 |
免费 | 578篇 |
国内免费 | 3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1篇 |
儿科学 | 251篇 |
妇产科学 | 103篇 |
基础医学 | 487篇 |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1521篇 |
内科学 | 1121篇 |
皮肤病学 | 151篇 |
神经病学 | 240篇 |
特种医学 | 4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48篇 |
综合类 | 3389篇 |
预防医学 | 1643篇 |
眼科学 | 173篇 |
药学 | 1208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137篇 |
肿瘤学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419篇 |
2020年 | 327篇 |
2019年 | 275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47篇 |
2014年 | 493篇 |
2013年 | 512篇 |
2012年 | 570篇 |
2011年 | 660篇 |
2010年 | 701篇 |
2009年 | 688篇 |
2008年 | 617篇 |
2007年 | 577篇 |
2006年 | 608篇 |
2005年 | 621篇 |
2004年 | 585篇 |
2003年 | 432篇 |
2002年 | 387篇 |
2001年 | 397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288篇 |
1998年 | 245篇 |
1997年 | 201篇 |
1996年 | 215篇 |
1995年 | 194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59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9篇 |
196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颞骨切片技术是观察和评估实验性内耳病理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由于内耳复杂的迷宫式立体结构,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获取的颞骨切片很难进行相互间的组织病理学比较。因此,统一颞骨标准切片技术规范,对于评判内耳听觉感受器和前庭各个平衡感受器以及耳蜗和前庭周边神经元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统一了规范的颞骨样品制备和切片角度,才有可能对实验性内耳病变做出正确的比较和评判。颞骨切片的标准方向是将切片平面平行于外耳道和内听道的水平面,从上鼓室向下鼓室方向依次收集到的需要进行重点评估的切片层次分别为上半规管壶腹嵴和外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及前庭上神经元、球囊斑和前庭下神经元、耳蜗中轴、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以及后半规管壶腹嵴。本文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颞骨切片样品制备过程中有关样品固定、脱钙、颞骨整体染色、渗透和定向包埋等技术细节,期望能对从事内耳病理学研究的同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是飞_】1,..,尸.一理,.工J倍早11搭布寸右撇自勺耳阁牛右函网命大.www lp下m nn阳婆毯开圆十二生肖幽默开怀追贼@开圆 ~~ 相似文献
3.
4.
5.
6.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时尽管诊断相同,但滞留时间却不同,本文对比研究儿科重症监护室内长期滞留患儿和其他患儿的差异,对比内容包括: 患病初发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过去6年内所有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年龄在1-18岁且监护达30 d 以上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滞留患者为病例组,其他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且与病例组诊断相同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 相似文献
8.
进行性单侧面部萎缩(PFH)为一种较常见疾病,其发病随着患侧头面部皮下组织(包括脂肪、肌肉和骨骼)的萎缩而出现特征性皮肤色素沉着。已有假说认为,PFH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有关。然而,本文报道1例两个单卵双生男性双胞胎中仅1人发病,此结果令遗传假说失去可信性。PFH常在20岁前后发病,临床症状类似线性硬皮症。PFH可并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部疾病和牙齿疾病。PFH患者的治疗以长期随访为主,密切关注躯体障碍情况,预防心理障碍。PFH发作被控制后,以对症治疗和外科整形治疗为主。结论:此单卵双生双胞胎中,仅一人患PF… 相似文献
9.
槟榔红脉穗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鉴定会于1986年12月17至18日在海南琼海县召开。这是由广东省中药(南药)研究所承担,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参加研究的课题。为国家医药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药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农艺师、技术人员共30人参加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