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海洋中药研究现状,了解海洋中药研究进展,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9至2019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海洋中药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中文文献914条,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为海洋中药研究的主体机构,发文量较多;发表4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基胍对丙酮醛加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培养的HBMEC上,利用丙酮醛加重缺糖缺氧诱导的损伤,通过MTT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检测细胞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观察氨基胍的作用和机制。结果:丙酮醛呈浓度依赖地诱导细胞损伤,在2 mmol/L时细胞的存活率为56.1%,而丙酮醛合并缺糖缺氧后,细胞的损伤率增加到90.0%。氨基胍(1 mmol/L)能抑制丙酮醛和缺糖缺氧诱导的LDH释放和AnnexinV/PI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氨基胍能抑制丙酮醛和缺糖缺氧诱导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结论:氨基胍对丙酮醛加重HBMEC的缺糖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糖基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了分析海螵蛸的研究现状,了解海螵蛸的研究进展,该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58至2019年收录的海螵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以期为海螵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726条,文献发表数量经过了缓慢发展、曲折增长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宝库,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蓝色经济”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逐步构建“蓝色药库”。传统海洋中药是中国“蓝色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传统海洋中药亟待创新和发展。传统海洋中药的创新工程是针对制约海洋中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尤其是海洋中药新资源开发和创新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学瓶颈,在传承历代海洋中药用药经验和临床思辨基础上,以创新海洋中药理论和研发模式,构筑以海洋中药为主体的传统“蓝色药库”,建设1个国内外传统海洋中药信息资源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为目标,对海洋中药性效毒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难题展开攻关,推动资源量大、功效机制和物质基础明确的海洋中药进入《中国药典》,精准开发一批临床确有疗效的海洋中药复方新产品;同时借鉴和创新青蒿素研发模式,发现一系列海洋中药来源的活性化合物,促进海洋中药原创新药的研发,扩大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本文对发展传统海洋中药创新工程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构筑传统“蓝色药库”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红树植物药学领域研究现状,该文系统整理了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9-2020年红树植物在药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共2125篇中英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红树植物药学领域相关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探索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研究逐渐被重视,年均发文量逐渐增多;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为红树植物药学相关研究的主体机构,这些主体机构的聚集具有明显的地区局域性;发表7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可称为红树植物药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的主体机构与核心作者群已初步形成;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放线菌、生物活性等方面,从红树植物及微生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明显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占较大部分,显示了巨大的药用潜力和挖掘价值,为红树植物药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及其他炎症介质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组(ABP组,胆总管末端结扎,n=56)和假手术组(SO组,仅行开腹后翻转胰腺,n=14),分为7个时间点(术后0、6、12、24、48、72、120 h)。各组处理后于相应时间点留取大鼠的胰腺和静脉血,测得胰腺含水量,观察ABP组及SO组胰腺病理变化及评分并检测血中淀粉酶(AMY)、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结果:ABP组胆总管末端结扎术后各时间点的AMY、IL-10、TNF-α、NF-κB均高于同时间点的SO组(P<0.05),并于120 h达到观察期内峰值。Ang-1术后0 h即较SO组显著降低(P<0.01),后升高并于12 h后保持平稳,但始终低于SO组(P<0.05),与胰腺病理评分无相关性;Ang-2术后0 h即较SO组显著升高(P<0.01),并于48 h到达峰值,且与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943,P<0.01),后缓慢下降但显著高于SO组,并失去与胰腺病理评分的正相关性。ABP组0~12 h,Ang-2与胰腺含水量呈正相关(r=0.830,P<0.01),24 h后无明显相关性。ABP早期,胰腺含水量急剧升高与Ang-1的下降及Ang-2的升高相对应。结论:炎症介质在AB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Ang-1水平与ABP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Ang-2水平在ABP早期上升,峰值提前于其他炎症介质,与胰腺病理评分及胰腺含水量呈正相关,Ang-2可能在ABP早期起到促炎及促血管渗漏的作用,预示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或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魏雅雯  李谨彤  任夏  付先军 《中草药》2021,52(16):4959-4972
目的 挖掘抗病毒中药分布规律,为中药抗病毒活性筛选和当前疫情防控候选方药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中的抗病毒中药文献为信息来源,对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数分析、共现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挖掘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药性、科属、有效成分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挖掘含海螵蛸方剂中蕴含的历代临床医家用药经验和用药信息,分析海螵蛸的古今应用情况,为海螵蛸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华海洋本草》、《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等多部本草著作和方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含海螵蛸方剂及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历代含海螵蛸的方剂595首,现代含海螵蛸临床专利方剂数据364条。分析发现,历代方剂中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当归、龙骨、麝香、乳香、黄连等;现代方剂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白芍、黄芪、白术等;在主治上,古代方剂中常配伍温里药干姜和附子治疗疮疡;配伍清热解毒药木鳖子治疗崩漏;配伍安神药、清热解毒药中的贝齿、密陀僧等治疗目翳、眼疾。在现代方剂中常配伍白芍、木香、砂仁等治疗慢性胃炎;配伍白芍、茯苓、蒲公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配伍当归,苍术,黄连治疗胃溃疡。现代海螵蛸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得到含海螵蛸相关临床文献703篇,在2016年达到发文量高峰并且2000年后海螵蛸治疗胃脘痛成为研究重点。结论 古今不同年代海螵蛸的配伍和主治病症有所不同,在古代海螵蛸多配伍活血类药物,常用散剂用于治疗崩漏、目翳、疮疡、眼疾等疾病;而现代多用于治疗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海螵蛸的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不但要传承古代医家经验,也应该结合现代疾病谱系改变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海洋中药产品以及海洋中药专利数据,了解国内海洋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为促进海洋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以及《中华海洋本草》获得海洋中药饮片数据,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获得海洋中药产品的数据。通过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数据库,获得海洋中药专利数据信息。结果 检索到海洋中药饮片18个品种,海洋中药产品127个种类,涉及不同生产厂家的556个产品,大多为牡蛎复方产品。共检索到专利1205件,有效专利201件,包括199项发明授权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数逐年上升,但是近两年有下降趋势。海洋中药相关专利与产品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结论 目前海洋中药产业发展存在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专利收益价值较低,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加强高等院校、制药企业、科研机构紧密配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海洋中药及复方的深度开发,研发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构建完整的海洋中药产业链,实现海洋中药产业的创新性突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