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目的:观察商环内环内置手术路径行成人包皮环切的手术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因包皮过长或包茎就诊的528例成年患者采用商环内置手术路径实施商环包皮环切手术,其中包皮过长465例(88.1%),包茎63例(11.9%)。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水肿、伤口裂开、出血进行观察。结果:52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0.3)min;术中出血量为(0.6±0.1)ml;术后2 h疼痛评分为(7.3±0.3)分。67例(12.7%)患者选择不拆环,让环切器自行脱落,脱落时间为(21.6±2.1)d,461例(87.3%)患者术后第7天复诊时选择拆环,给予拆外环处理,拆环时没有出现疼痛。术后感染3例(0.56%),轻度水肿9例(1.70%)。未发生术后出血及切口裂开,患者对外观满意度为98.1%。结论:商环内置式手术方式安全,不需要拆内环,操作更简便,需要的手术器械少,与标准的商环技术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不过,仍需要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这些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别由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菌株感染的患者52例,并于感染第1、2、3、5、7、10天同步检测血清PCT。比较在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之间PCT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平均值、变化幅度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CT峰值水平对诊断及区分不同菌种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有效入选的血流感染患者共52例:G-菌组29例,G+菌组17例及真菌组6例。3组患者PCT峰值水平、平均值和变化幅度以革兰阴性菌患者最高,真菌感染者最低,革兰阳性菌患者介于两者之间。3组PCT峰值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8.52ng/ml、14.23ng/ml、3.14ng/ml,两两比较,G-组峰值高于G+组及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细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33.44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65.5%,特异性为82.4%;当界值为7.60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100%。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痛量表(NPQ) 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病改善程度,并观察针刺部位温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 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次治疗前,2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疗程治疗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双侧第4~7颈椎夹脊穴周围肤温有关。 相似文献
6.
8.
针刺项部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病、难治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黏膜苍白水肿等。2004-07~2005-12,我们采用针刺项部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鼻科学术会议纪要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成人脓毒症患者。所有脓毒症受检对象检测前不分组,整理资料时按2012柏林定义诊断标准将58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作为试验组,139例脓毒血症非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诊断脓毒症后即刻采集肘静脉血液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PLA检测,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试验组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MA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71,P0.001)。以PMA为检验变量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01),PMA最佳临界值为8.25%,诊断敏感性为0.806,特异性为0.951;以APACHEⅡ为检验变量时,AUC=0.930,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01),APACHEⅡ最佳临界值为16.500,诊断敏感性为0.871,特异性为0.852。结论 PMA对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