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4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6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2篇 |
内科学 | 23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295篇 |
预防医学 | 131篇 |
药学 | 13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88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干部体检结果,对该人群采取了健康教育干预,尤其对其中确诊的812例高血压、753例心电图异常、691例高脂血症、289例糖尿病、218例糖耐量异常及14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以上称慢病跟踪组)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和治疗,2年后复检,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该人群高血压、心电图异常、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发生明显下降,χ2值分别为7.32、4.36、7.53、7.63、8.35(P<0.01、0.05);慢病跟踪组通过行为加药物的干预性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平均控制达标率为80%以上。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明确常见副作用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接受改良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E/12-18HR;剂量为H 300 mg,R 450 mg,Z 750 mg,E 750 mg,晨起顿服)并完成至少2 a随访的患者资料,采用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评估该化疗方案的疗效;通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对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按发生的类型、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15~68岁,平均40.6岁.其中21例患者仅采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其余46例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方案进行治疗.2 a临床愈合率95.52%,2 a内结核复发率1.50%.在整个化疗期间,药物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前2个月的四联强化治疗期,主要涉及胃肠道反应(约为28.36%)、高尿酸血症(约为31.34%)、肝功能异常(约为31.34%)等;多数药物副作用较轻,部分较严重病例加用Vit B6、护肝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草甘酸二钠或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碳酸氢钠和多饮水等措施得到控制;吡嗪酰胺的撤除可明显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结论运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复发率及相关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药物干预、社区登记、回访与监测等方式进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比干预前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复发率。结果: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下降,合并发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得到良好控制,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疗费用大大减少,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结论:健康教育、治疗性的干预措施、社区疾病登记和监测制度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社区综合防治上是经济有效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b、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桂枝芍药知母汤联用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初步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用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为1.12~1.28,P<0.000 01);中西药联用观察组在降低BUA(MD=-61.35,95%CI为-93.17~-29.53),CRP(MD=-1.83,95%CI为-2.56~-1.11),ESR(MD=-3.93,95%CI为-6.60~-1.26),关节肿胀积分(SMD=-2.89,95%CI为-3.36~-2.43)和关节疼痛积分(SMD=-3.11,95%CI为-3.87~-2.35)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用干预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男性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98例男性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低脂低嘌呤饮食及甘糖酯100mg,3次/d降脂治疗,治疗组加服辛伐他汀20mg,睡前1次,疗程均为12周;根据治疗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各组血尿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lt;0.01);颈动脉IMT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P&lt;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辛伐他汀可降低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排毒胶囊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予相应药物灌胃7d后,采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及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尿酸(UA)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XOD)。结果清热排毒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热排毒胶囊高、低剂量可抑制大鼠肝脏X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排毒胶囊可通过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黄葵胶囊联合苯溴马隆治疗尿酸性肾病(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 CUA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UAN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均给予低嘌呤、低蛋白饮食,戒烟戒酒,多饮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苯溴马隆,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葵胶囊。2组均治疗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B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SOD、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6.64%(26/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4, P=0.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 BUA[(273.52±110.37)μmol/L 比(331.28±126.54)μmol/L,Z=-2.543]、BUN[(6.24±1.23)mol/L比(8.16±2.35)mol/L,Z=-2.680]、SCr[(90.37±20.16)μmol/L比(110.38±16.72)μmol/L,Z=-2.534]、Cys C[(0.86±0.51)比(1.03±0.10),Z=-2.37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SOD[(156.37±32.04)μmol/L 比(143.36±31.52)μmol/L,Z=-2.041]高于对照组(P<0.01);24 h尿蛋白定量[(439.86±250.41)mg/24 h比(897.69±213.37)mg/24 h,Z=-2.853]、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31±14.06)个/μl 比(213.47±38.46)个/μl,Z=-2.106]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生理功能[(43.14±2.06)分比(36.48±3.21)分,Z=10.362]、心理功能[(40.76±3.28)分比(16.54±3.71)分,Z=9.547]、社会功能[(40.74±3.58)分比(33.04±5.48)分,Z=6.034]、健康自我认识[(24.57±1.97)分比(22.63±3.43)分,Z=4.236]评分与总评分[(127.38±6.43)分比(107.69±13.57)分,Z=6.754]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葵胶囊联合苯溴马隆可降低CUAN患者SCr水平,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健康人群血尿酸升高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健康人群血尿酸升高的机制.方法 对1073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高尿酸患者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各项生化指标与同期1235例血尿酸正常的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尿酸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t值或t′值分别为7.508、9.484、6.208、7.055、5.097,P均<0.05;女性:t值或t′值分别为11.221、8.314、5.641、8.328、7.227,P均<0.05).年龄分组后显示,男性正常对照组和高尿酸组各年龄组之间在尿素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值分别为3.500、5.607、3.378,P均<0.05;高尿酸组:F值分别为15.400、5.111、11.143,P均<0.05),而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112、7.807、17.829、8.433,P均<0.05;高尿酸组:χ2值分别为35.587、83.005、41.639、31.466,P均<0.05),同年龄组间,高尿酸组尿素氮、血肌酐的平均值和阳性率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甘油三酯的平均值各年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阳性率在≥7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在低年龄组平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高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正常对照组各统计指标在各年龄组间平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F=13.759,χ2=19.491,P均<0.05;空腹血糖:F=13.554,χ2=33.438,P均<0.05;甘油三酯:F=18.160,χ2=16.978,P均<o.05;总胆固醇:F=37.647,χ2=60.547,P均<0.05),而高尿酸组只有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的平均值和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尿素氮:F=5.830,χ2=11.941,P均<0.05;血肌酐:F=4.057,χ2=20.097,P均<0.05;总胆固醇:F=7.934,χ2=16.405,P均<0.05),而同年龄组比较结果与男性相似.结论 中老年人群引起高尿酸的机制有差异,中年时期主要由于代谢紊乱引起,而老年时期主要由于肾功能减退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尿酸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08-2011-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77例(包括未降压治疗和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男159例,女118例,年龄(58.5±11.0)岁.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男)或≥110g/m2(女)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LVH组,n=83)与高血压无LVH组(non-LVH组,n=194);选择同期未服用任何药物在我院门诊初诊的体检正常的非高血压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LVMI;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肱动脉FMD.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尿酸.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on-LVH组和LVH组FMD均减退[(7.3±3.5)%,(5.7±2.2)%比(9.9±3.1)%,P<0.05],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明显升高(39.2%,40.1%比17.1%,P<0.05).高血压患者中,HUA与尿酸正常患者比较,FMD减弱[(6.3±2.5)%比(7.1±3.6)%,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non-LVH组HUA与尿酸正常者比较,FMD减弱[(6.5±1.9)%比(7.7±2.6)%,P<0.05],但LVH组HUA与尿酸正常患者的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尿酸呈负相关(r=-0.18,P<0.05).结论 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已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2DM患者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 方法 纳入T2DM患者1411例,根据有无CAS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因变量,以其他指标为自变量对合并后两组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组IMT、SUA、TG水平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与IMT增厚相关(r=0.131,OR:1.021,95%CI:1.003~1.205).结论 T2DM患者SUA水平升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