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656篇 |
免费 | 5604篇 |
国内免费 | 46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57篇 |
儿科学 | 1400篇 |
妇产科学 | 984篇 |
基础医学 | 5533篇 |
口腔科学 | 1475篇 |
临床医学 | 12278篇 |
内科学 | 8994篇 |
皮肤病学 | 686篇 |
神经病学 | 1552篇 |
特种医学 | 21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4篇 |
外科学 | 6205篇 |
综合类 | 21894篇 |
预防医学 | 3459篇 |
眼科学 | 2229篇 |
药学 | 7446篇 |
177篇 | |
中国医学 | 4479篇 |
肿瘤学 | 62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2篇 |
2024年 | 1217篇 |
2023年 | 2044篇 |
2022年 | 2477篇 |
2021年 | 3052篇 |
2020年 | 2640篇 |
2019年 | 1999篇 |
2018年 | 1132篇 |
2017年 | 1731篇 |
2016年 | 2068篇 |
2015年 | 2114篇 |
2014年 | 3122篇 |
2013年 | 3401篇 |
2012年 | 4587篇 |
2011年 | 5552篇 |
2010年 | 5037篇 |
2009年 | 5235篇 |
2008年 | 5463篇 |
2007年 | 5132篇 |
2006年 | 4940篇 |
2005年 | 4838篇 |
2004年 | 4151篇 |
2003年 | 3495篇 |
2002年 | 2830篇 |
2001年 | 2488篇 |
2000年 | 1711篇 |
1999年 | 1275篇 |
1998年 | 946篇 |
1997年 | 804篇 |
1996年 | 693篇 |
1995年 | 523篇 |
1994年 | 357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5,19(4):304-305
Apopt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选择;BRLF1-EBV的一种立即早期基因的研究进展;E-选择素及其配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gp96与肿瘤免疫研究进展;IL-12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p73基因与人类肿瘤的研究进展;RNA千扰技术的应用;Survivin基因及其与肿瘤靶向治疗;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及其靶向肿瘤治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反应停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少见或不见,极少数病例巨核细胞的数量可显著增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例巨核细胞显著增高的急性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魏银霖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6):56-56
5月8日是第60个世界红十字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昆山市红十字会血站把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采样知识的宣传开进了大学校园,得到了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4,21(1):37-39
20 0 4 0 336 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 HMB- 45、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 1的免疫组化研究 /谭诚 (南京医大一附院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3,32(7) .- 376~ 378对吸疱法所取白斑皮肤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1和 HMB- 45 ,以 Mias99彩色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图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白斑处黑素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 .0 1) ,患者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皮损处黑素细胞树突减少 ,平均为 3.4个 ,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残留黑素细胞各抗体呈强阳性染色。白斑毛囊之间… 相似文献
8.
9.
10.
屈依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4,(Z1)
各种生长因子传递方法使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处发挥稳定而持续的作用,本文对载体系统和基因治疗两种方法来传递的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