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96篇 |
内科学 | 382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46篇 |
综合类 | 338篇 |
预防医学 | 162篇 |
药学 | 8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99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233篇 |
2023年 | 344篇 |
2022年 | 316篇 |
2021年 | 310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
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我国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多,照料这些失能的老年人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衰弱与认知损害是导致老年人失能最常见的原因。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衰弱与认知损害存在相互作用,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认知损害,认知损害反过来加速衰弱的进展。因此,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新的相关文献,对衰弱、认知损害及其相互联系的潜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衰弱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衰弱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老年衰弱综合征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关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流行病数据较少,且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作为人口老龄化大国,必须加强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本文通过阐述社区老年衰弱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治疗及未来展望,以期提高临床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重视及管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早期康复运动模式对心血管重症外科(ICU)患者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血管重症外科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和运动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运动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和康复效果进行客观比较,同时采取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经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间患者的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模式可以有助于降低和预防心血管重症外科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认知衰弱是一种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损害,并排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其他类型痴呆的临床综合征,是衰弱综合征的独立维度[1-2]。认知衰弱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死亡、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的风险,但具有一定的可逆性[3]。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膈肌电刺激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呼吸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ICU收治的64例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数值变化;对比二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重症获得性衰弱患者应用膈肌电刺激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而且还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