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多数天文学家正寻找着可供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的同时,却有人对那些"自杀未遂"的恒星痴迷。美国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冈最近有点闷闷不乐,但其中又夹杂着兴奋。他的郁闷不无道理:他发现了第一批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简称系外行星),却几乎未得到认可。他的后续研究缓慢而又费劲,多次走进死胡同。但这些问题看来一点都没有困扰他,真正让他陷入矛盾情绪的,其实是这些行星本身。在已知的行星当中,地球的运气真不错:它环绕一颗稳定的恒星——太阳,太阳给它提供的热量又刚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情况 患者,蒋某,男性,36岁,住院号12458。因夜眠差、冲动吵闹、胡言乱语二年余于2006年12月16日首次住本院治疗。入院精神检查可引出言语性幻听、关系妄想及被害妄想,有思维逻辑推理障碍,有明显的情感淡漠,定向全,智能可,自知力无。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杀未遂者及其家属在不同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方法:自杀未遂者120例及分层随机抽样获得正常对照140例纳入研究。未遂者与对照者及其家属和亲友各1名,共6类受访者报告自己在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6类受访者考虑自杀的可能性,并列出考虑自杀可能性最大的几类假定困境。结果:在假定困境下,6类受访者考虑自杀的可能性不同,未遂者本人在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高于对照者本人(P<0.001)和未遂者家属(P<0.05),未遂者家属高于对照者家属(P<0.05)。6类受访者在"患不治之症"、"感染艾滋病病毒"、"吸毒成瘾"的假定困境下肯定考虑自杀可能性大的比例排名靠前。结论:自杀未遂者及亲属在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关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以降低未来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4.
5.
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都是对自己造成直接和故意伤害的行为,但它们的病因复杂,仅部分相同,本文对两者在神经认知及社会认知的差异进行综述,以便在早期更好的区分两种自伤行为,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8名自杀未遂急诊入院的患者按CCMD-2-R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分为伴人格障碍组和不伴人格障碍组,对两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自杀意图量表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40(37.04%)名自杀未遂者伴发人格障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与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有较多的既往自杀未遂史和精神科治疗史,自杀意图和自杀企图致死性较低,冲动性较高。结论:对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应给予特别对待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的关系, 及反刍思维在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31例11~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 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抑郁症状、反刍思维量表-10简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 RRS-10)评估反刍思维, 采用MINI 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自杀行为。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χ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应用SPSS PROCESS V 3.4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未遂发生率为53.78%, 其中女孩(59.48%)显著高于男孩(40.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 P<0.01)。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 自杀未遂组在PHQ-9[(11.08±9.26)分与(14.43±7.49)分, t=-3.634, P<0.01]、强迫思考[(10.76±3.89)分与(12.44±3.87)分, t=-3.92...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余晓琼  邓杰 《重庆医学》2007,36(6):489-489,491
目的 了解我院新住院精神患者的自杀行为,为加强对自杀行为者的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减少非正常死亡.方法 用自制自杀未遂统计表逐项填写临床资料,并用CCMD-3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诊断.结果 1991~2005年共新收住院精神患者2 100例,其中自杀未遂181例,占新住院患者的8.26%.诊断抑郁症112例,精神分裂症60例,急性应激障碍5例,其他4例.χ2=15.09,P<0.01.自杀方式不一,以服药(毒),跳楼(崖),投水为多.结论 抑郁症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女性比男性自杀行为多.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关军人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国外有关军人自杀的流行病学特点、自杀危险因素、自杀特征及其评估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