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0篇 |
免费 | 641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67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28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07篇 |
内科学 | 777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2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21篇 |
综合类 | 2475篇 |
预防医学 | 500篇 |
药学 | 1154篇 |
37篇 | |
中国医学 | 433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11篇 |
2023年 | 578篇 |
2022年 | 624篇 |
2021年 | 807篇 |
2020年 | 557篇 |
2019年 | 412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321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333篇 |
2014年 | 478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452篇 |
2011年 | 406篇 |
2010年 | 344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患者,按照急性肾损伤分层标准将其分为非严重损伤组(A组)和严重损伤组(B组),从基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转归预后等方面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1 920例患者中发生PC-AKI者90例,其中A组72例(80.00%),B组18例(20.00%),B组中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干预者11例(12.22%)。A组与B组间一般情况、基础肾功能、碘对比剂的使用以及联用肾毒性药物、静脉水化量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并慢性疾病者更多,其中冠心病(55.56%vs 29.17%)、心肌梗死(27.78%vs 5.56%)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心肌梗死者占45.45%。65.85%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10 d内肌酐仍高于基线,54.54%的透析患者在出院时仍需透析治疗,81.81%的透析患者出院时死亡或放弃治疗。结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PC-AKI,当合并这些疾病的患者使用碘对比剂时,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PC-AKI的肾功转归较差,发生PC-AKI后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肾功能损伤分为合并组(92例)和未合并组(68例)。两组均在确诊时检测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包括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β2微球蛋白(β2-MG),并分析这些标志物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Scr、Cys C、β2-MG、NGAL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Scr、Cys C、β2-MG、NGAL与肾损害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期肾损伤标志物Scr、Cys C、β2-MG、NGAL检测在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检验中具有重要价值,与肾损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部分可累及肾脏发展为紫癜性肾炎(HSPN),影响预后。因此在HSP的发病早期寻找肾脏损伤的预测因子十分必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HSP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然而未见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评估HSP发病早期脂质代谢异常是否能作为HSPN的预测因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2-10。收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例数(HSPN组/非HSPN组)、观察指标〔两组人群起病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M(ApoM)〕、研究类型、发生情况(初发/复发)、病程、随访时间,运用纽卡斯尔-沃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5 312例患者,失访26例,纳入HSP患儿5 286例,其中1 997例发展为HSPN,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HSPN组患者起病时的TC水平〔WMD=0.72,95%CI(0.51,0.92)〕、TG水平〔WMD=0.61,95%CI(0.45,0.77)〕、LDL水平〔WMD=0.65,95%CI(0.41,0.89)〕高于非HSPN组,ApoM水平〔OR=0.32,95%CI(0.12,0.85)〕低于非HSPN组。结论 高水平的TC、TG和LDL可能是HSP发展为HSPN的预测因子,HDL水平与HSPN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ApoM有望成为HSPN的新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刘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6,13(3):193-193
本文利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β2-MG水平的改变,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AM)患者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病情较重,既往除冠心病外无其 相似文献
5.
6.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肝,肾损害时血浆P选择素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结果表明30例患者血浆P选择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中SLE伴肝、肾损害者的血浆P选择素显著高于不伴有肝、肾损害者(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此外,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变化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467,P〈0.01);但与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BP)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血清炎性递质及早期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择期行MVR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53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连用至术后96 h,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其他治疗措施同观察组。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_0)及术后24 h(t_1)、48 h(t_2)、72 h(t_3)、96 h(t_4)炎性递质如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浓度,并统计2组不同时间点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清s ICAM-1、CRP、TNF-α、ET-1水平均较t_0显著升高,均在t_2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在t_1、t_2、t_3、t_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Cr、BUN水平与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尿NGAL、NAG水平均较t_0显著升高,均在t_2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在t_1、t_2、t_3、t_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术后1~4 d的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减轻CBP下行MVR患者的肾损伤,具有一定肾功能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s ICAM-1、CRP、TNF-α、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