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85篇 |
免费 | 1542篇 |
国内免费 | 13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200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1200篇 |
口腔科学 | 80篇 |
临床医学 | 2357篇 |
内科学 | 6039篇 |
皮肤病学 | 64篇 |
神经病学 | 51篇 |
特种医学 | 7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361篇 |
综合类 | 7674篇 |
预防医学 | 1014篇 |
眼科学 | 109篇 |
药学 | 3063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4664篇 |
肿瘤学 | 1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86篇 |
2023年 | 984篇 |
2022年 | 1000篇 |
2021年 | 1201篇 |
2020年 | 904篇 |
2019年 | 813篇 |
2018年 | 423篇 |
2017年 | 642篇 |
2016年 | 692篇 |
2015年 | 743篇 |
2014年 | 1121篇 |
2013年 | 1150篇 |
2012年 | 1575篇 |
2011年 | 1503篇 |
2010年 | 1405篇 |
2009年 | 1547篇 |
2008年 | 1599篇 |
2007年 | 1534篇 |
2006年 | 1507篇 |
2005年 | 1500篇 |
2004年 | 1216篇 |
2003年 | 1060篇 |
2002年 | 880篇 |
2001年 | 770篇 |
2000年 | 538篇 |
1999年 | 413篇 |
1998年 | 391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48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探讨糜酶/血管紧张素(Ang)Ⅱ途径探讨解毒通络法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trl)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ISO)组、解毒通络方[灌胃解毒通络方50 g/(kg·d),JTF]组和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0.005 g/(kg·d),CAP]组,每组10只。各组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各组大鼠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AngⅡ含量;Western Blot及相对定量实时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Ctrl组比较,ISO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羟脯氨酸和AngⅡ含量、糜酶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 P0.01)。与ISO组比较,JTF及CAP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羟脯氨酸和AngⅡ含量、糜酶蛋白mRNA表达下降(P0.05, P0.01),JTF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含量下降(P0.05)。与CAP组比较,JTF组大鼠心肌组织糜酶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能够抑制和延缓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其机制与抑制糜酶/AngⅡ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7)
目的探讨养肝解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大鼠120只和小鼠60只,分别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养肝解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复制与药物治疗NAFLD肝纤维化作用相关的实验动物模型;从降低血脂、缓解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等方面,对各组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阳性组及高剂量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中剂量组T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阳性组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HYP、MMP-9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01,P0.05);对照组、阳性组、高、中剂量组血清HA、PⅢP、LN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对照组、阳性组及高、中剂量组病理形态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养肝解郁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FLD肝纤维化模型鼠的血脂,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对NAFLD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的影响,并探讨Sal B经由p Smad3C/p21介导的抑癌信号、p Smd3L/PAI-1/c-Myc介导的促肝纤维化-肝癌信号转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组,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模型,不同剂量Sal B(15、30mg·kg-1·d-1,ig)及阳性药秋水仙碱(0.2 mg·kg-1·d-1,ig)干预。于造模第12周、第16周分批处死小鼠,肝脏活检,苏木精-伊红(HE)染色、Van Gieson(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2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模型组第12周时肝脏表面粗糙、质地变硬,第16周时肝脏表面可见弥漫性结节、质地坚硬;而丹酚酸B干预组以上病变明显改善。HE及VG染色显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假小叶结构;第16周时肝小叶结构紊乱,细胞核变大、分裂相增多、异型性明显;Sal B干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AI-1表达均较少,p21、c-Myc几乎不表达;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中p Smad3C无明显变化,p S-mad3L、PAI-1、p21表达增多,第16周时p Smad3C、p Smad3L、p21、PAI-1、c-Myc表达皆有增加;而Sal B干预组第12周时p Smad3C、p21表达明显增加,p Smad3L、PAI-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第16周时p Smad3C表达明显增加,p21几乎无变化,p Smad3L、PAI-1、c-My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al B延缓DEN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 Smad3C/p21、p Smad3L/PAI-1/c-Myc信号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义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95,(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对其生化特性作一介绍,TGF-β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是细胞生长双向调节剂,并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本文着重就TGF-β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病理常见为以下三型:①增生型或肥大型;②纤维型或称萎缩型;③隐窝型.笔者于2003年6月收住院慢性扁桃体类伴间质纤维化及软骨化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10周龄巨噬细胞CX3CR1GFP转基因雄性C57/B6小鼠12只和6只同样周龄大小的雄性C57/B6小鼠(WT组),其中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的方法建立UUO模型,另一组为Sham组,均于建模后2周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标本.共分为4组:WT组、Sham组、UUO(-)组(UUO模型未结扎输尿管一侧)、UUO(+)组(UUO模型结扎输尿管一侧).Masson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及炎性巨噬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肾间质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增殖变化.结果 Masson和HE染色显示:与WT组、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和炎性巨噬细胞浸润增多(P<0.05),且WT组、Sham组、UUO(-)组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肾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CD11B+ F4/80+ CX3CR1GFP+)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CD11B+ F4/80+ CRR2+)浸润明显增多(P<0.05),且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基本为Ly6c-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和UUO(-)组比较,UUO(+)组小鼠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浸润(CX3CR1GFP+)及其增殖(CX3CR1GFP+ KI67+)明显增加(P<0.05).结论 UUO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炎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均增加,且以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为主,推测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及其增殖主要参与肾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