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硬质合金粉尘致肺纤维化作用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有代表性的4家硬质合金生产厂及2家工具研磨厂的1 237名单纯接触硬质合金粉尘工人及502名对照工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组呼吸系统症状、肺功能异常检出率、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钴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线胸片检查发现8例尘肺,患病率为0.65%,发病平均接尘工龄为25.2年。上述结果说明,硬质合金粉尘具有致肺纤维化作用,并可引起尘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接触硬质合金粉尘对人体头发、全血钴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接触组与对照组头发及全血样品,处理后用AAS无火焰法分析钴含量。结果 接触组头发钴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全血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触组男、女性头发钴含量与全血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可导致人体头发钴含量显著增高,但对人体全血钴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采用EBSD、压痕法等测试手段,对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获得的(Φ45 mm×5 mm)大尺寸硬质合金试样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及其硬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试样内部存在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差异,沿径向从试样中心到边缘,材料硬度明显增大;试样厚度方向(轴向)上,表面显微组织的均匀性明显优于心部的显微组织,且平均晶粒尺寸大于心部。主要原因是SPS烧结过程中试样内部从中心到边缘、从表面到心部存在由高到低的温度梯度,造成烧结试样显微组织的不均匀和径向硬度的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7.
硬质合金粉尘对工人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马伏生,邹世渠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WC)、钻(Co)金属粉尘经成型烧结而成的高硬度合金,有报道从事硬质合金生产的工人中发生尘肺和哮喘等呼吸系统损害,并认为这些损害主要是由合金中的金属钴所引起的[1,2]。我们用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硬金属粉尘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影响,对479名接触钨合金粉尘及303名非粉尘作业工人进行高仟伏胸片、肺功能、心电图、肝功能等检查。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工人的咳痰、气急、胸闷、呼吸困难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肺通气功能中FEV_(1.0)/FVC、肺小气道通气功能中PE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金属粉尘对工人肺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电图等异常人群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类比企业监测结果:其他粉尘(氧化钨粉尘、碳化钨粉尘)0.71~3.21 mg/m3,氧化铝粉尘4.97~7.42 mg/m3,钨及其化合物0.92~3.78 mg/m3,溶剂汽油10.23~21.75 mg/m3,氨、丁二烯、苯乙烯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合格率86.7%;高温作业分级为Ⅱ~Ⅲ。结论该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