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015—2017年三年期间某鱼竿生产企业涂装作业苯系物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除甲苯定点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他苯系物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妇科、血常规、血压、心电图、肝脾B超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系统、妇科、血常规、血压异常率每年均高于10%。提示鱼竿生产企业涂装岗位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对于长期在岗工作的作业人员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对4家汽车涂装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发现其作业场所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丁醇、乙酸和乙酸丁酯等化学性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和高温,除噪声强度超标外(最高为93.5 dB),其余监测点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工程机械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由于在工程机械生产过程中职工接触多种职业有害因素,因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工程机械公司职工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机械公司职工主要为接锰作业的焊接工和接苯作业的涂装工,研究已知长期接触锰、苯对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产生损害。本次研究以某工程机械公司部分职工为对象,通过健康查体,统计各系统疾患患病率情况,观察锰、苯等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为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性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侯玉更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4):15-16
目的探讨某电子企业涂装生产线扩建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的规定,采用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定量分析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在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本采纳了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采取了较为有效的防毒、防噪等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达到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某机械制造企业涂装厂房防毒设施改造效果,为相同行业类似厂房和工序的防毒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了解项目实际、制定工程改造方案并实施,对工程改造前后工作场所主要危害因素二甲苯的浓度、局部排风罩的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工程改造之后,涂装厂房调漆、喷漆、擦拭岗位的二甲苯浓度明显降低,其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降幅为57.3%~96.2%,短时间接触浓度的降幅为70.9%~99.0%,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局部排风罩的控制风速明显提高,增幅为70.6%~211.1%,均超过最低标准要求。结论 本次涂装厂房防毒设施改造基本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汽车厂接触低浓度未超标苯系物的涂装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在岗员工4 564人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的职业健康体检项目进行体检,接触苯系物的1 724人为涂装组,非接触苯系物的2 84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检异常结果检出较高的项目依次为超重(45.5%)、肝脏超声异常(40.4%)、高血脂(40.4%)、高血压(26.0%)、肝功能异常(25.9%)等;(2)超重、高血脂、肝脏超声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胆囊超声异常等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或P<0.01);(3)涂装组血常规异常、高血糖、白细胞降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超重组血脂、肝脏超声、血压、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的异常检出率高于非超重组(P<0.05或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系物的汽车厂涂装组人群血常规异常、白细胞降低和高血糖的检出率较高;工作环境、年龄、工龄、超重是影响工作人员健康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对石景山区32家汽车维修及涂装企业使用油漆中的苯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所有样品的油漆化学品说明书(MSDS)成分列表中无苯。170份油漆样品中共有37份检出苯,油性漆中苯检出率高于水性漆(χ^2=17000,P<005)。提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不能仅根据MSDS识别,应积极开展原辅材料成分定性分析,同时目前的标准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反映现阶段低苯油漆的职业危害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