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合成新型的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方法 利用4种水杨醛缩氨基脲配体与(Me3SiCH2)2SnCl2通过常温下的自组装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在化合物1~4中,水杨醛缩氨基脲配体均呈现三齿配体形式与锡原子螯合配位,中心锡原子呈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抑菌实验发现3种新合成的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对G+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G+蜡样芽孢杆菌和真菌蜡蚧轮枝孢菌显示抑菌作用。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2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5.17 mol·L-1。此类化合物对G-菌包括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对G+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蜡蚧轮枝孢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G-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3-二甲基-4-乙酰基-5-吡唑酮(HL1)的二烃基锡抗癌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单核苷酸和DN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有机锡化合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与核苷酸的作用方式并用UV法进一步研究有机锡化合物与DNA的作用。 结果(L1)2SnEt2与AMP作用时可引起AMP碱基上H(8),H(2)和31P峰化学位移值显著变化并可引起DNA增色效应;(L1)2SnMe2与AMP作用时只引起AMP的31P化学位移值的显著变化,未观察到AMP的H(8)和H(2)化学位移值的明显改变,(L1)2SnMe2与DNA的作用可导致DNA的减色效应;(L1)2SnEt2和(L1)2SnMe2在与dCMP和dGMP作用时只引起dCMP和dGMP的31P的化学位移数值的明显变化。结论 3-二甲基-4-乙酰基-5-吡唑酮的二乙基锡配合物(L1)2SnEt2可与AMP的碱基N1和磷酸根氧原子螯合并可能会破坏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而二甲基锡配合物(L1)2SnMe2易与单核苷酸的磷酸氧结合,难以与单核苷酸的碱基氮原子稳定结合且只引起DNA双股螺旋的收缩。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正>有机锡热稳定剂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的分布很广泛,合成此物质期间所得副产物中有一类具备剧毒性,即三甲基氯化锡(TMT)[1]。接触此物质中毒后可出现诸多临床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低钾血症、癫痫与情绪异常等,甚至会发生昏迷、死亡。有机锡中毒主要会伤及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代谢性脑病等,所以大多首诊于神经内科,若对患者职业接触史及有机锡毒性缺乏了解,常会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延误救治。 相似文献
8.
医用聚氨酯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催化剂是医用聚氨酯合成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添加剂,其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材料性能。然而,催化剂可能会影响聚氨酯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医用聚氨酯材料合成中所使用的常见有机催化剂及其生物毒性相关研究的进展。首先,将回顾医用聚氨酯材料合成中常用催化剂类型及其特点;随后,将重点关注这些催化剂可能存在的生物毒性;最后,对未来医用聚氨酯材料合成中催化剂选择提出建议。通过深入了解合成医用聚氨酯材料中催化剂的性质和生物毒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医用聚氨酯材料设计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推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9.
目的:以医用聚氯乙烯作为基质加入马来酸二丁基锡制备细胞毒性阳性对照材料。方法:对原材料进行鉴别和杂质检查后,采用溶剂流延法来制备含有机锡聚氯乙烯膜。制备样品浸提液,并用其处理L929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MTT试验选择适合的有机锡浓度。并对有机锡聚氯乙烯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溶剂流延法制备的含0.005%有机锡聚氯乙烯膜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与浸提液的浓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具有毒性梯度。均匀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浸提液中锡元素统计量F值=1.07,小于F临界值3.22。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50℃老化条件下,不同老化时间样品浸提出的锡元素含量与老化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0.005%有机锡聚氯乙烯膜浸提液呈现稳定的细胞毒性反应,含有机锡聚氯乙烯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适宜作为细胞毒性阳性对照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有机锡中毒为少见毒物中毒,但随着精细化工业发展,该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活中,从而产生意外中毒。本次研究对14例急性有机锡中毒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