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7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92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33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60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3803篇
预防医学   37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03篇
  27篇
中国医学   112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432篇
  2012年   1843篇
  2011年   1995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1097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中药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02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7-12月,小儿手足口病在本市有较大流行,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本病102例,并同时设立以西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97例作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Ⅰ~Ⅳ期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患儿血清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上述指标在不同临床分期时的变化,为临床病情评估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临床诊断和分期标准将HFMD患儿分为Ⅰ~Ⅳ期,同时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病例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及病情进展后2h内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β-EP、NE,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IL-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Ⅳ期HFMD患儿的β-EP、NE及IL-6水平均显著增高;Ⅰ期进展为Ⅱ期、Ⅱ期进展为Ⅲ期的HFMD患儿,3项指标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展HFMD患儿血清学指标β-EP、NE和IL-6检测,对病情评估、神经系统受累的预警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血清IL-6水平的显著升高,可为Ⅱ期进展为Ⅲ期HFMD患儿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徽省滁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安徽省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系统,并用Excel和SPP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间分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15年,手足口病总发病数为3 1717例,其中重症355例,死亡5例;2014年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最多。滁州市琅琊区发病率最低,定远县最高;手足口病发病在一年中呈双峰分布,第一高峰在4~6月份;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且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结论安徽省滁州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季节和地区分布特征;做好对人群的监测、宣教对于防控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FMD)是急性传染病的一种,多发于1~3岁儿童,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的患儿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病人。早发现征兆,早治疗,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相关研究也就血糖、白细胞等指标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意义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4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5月至7月诊治的4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4岁,1~3岁发病最多,发病时间为5-7月份。无明显前驱症状,43例均有疱疹,部份伴有发热、咳嗽。实验室检查单核细胞增高36例(84%),淋巴细胞增高24例(56%),中性粒细胞降低24例(56%)。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当代护士》2008,(6):4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改善生活的同时,各种新型病毒和传染性疾病也不断被发现和认识,甚至还使人防不胜防,“非典”、“禽流感”、“军团病”和“艾滋病”就是不速之客:加之许许多多原有的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水痘”和“腮腺炎”等等一直还在困扰着我们,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最近发生的手足口病(EV71感染)就毫无声息的夺走了不少儿童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炎和手足、臀部皮疹为临床表现,好发于婴幼儿,夏秋季节易发生流行。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我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0例手足口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