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38篇 |
免费 | 1025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2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89篇 |
基础医学 | 317篇 |
口腔科学 | 328篇 |
临床医学 | 2406篇 |
内科学 | 853篇 |
皮肤病学 | 223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2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83篇 |
综合类 | 3623篇 |
预防医学 | 3918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3551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942篇 |
肿瘤学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1篇 |
2023年 | 489篇 |
2022年 | 552篇 |
2021年 | 709篇 |
2020年 | 564篇 |
2019年 | 388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793篇 |
2013年 | 673篇 |
2012年 | 839篇 |
2011年 | 1074篇 |
2010年 | 990篇 |
2009年 | 961篇 |
2008年 | 1128篇 |
2007年 | 948篇 |
2006年 | 951篇 |
2005年 | 889篇 |
2004年 | 671篇 |
2003年 | 553篇 |
2002年 | 503篇 |
2001年 | 412篇 |
2000年 | 310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管碟法)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常见系统误差并加以控制。方法 梳理10余年来中检院仲裁复验的案例,对共性问题进行整理,找出可能原因,并采用单一变量实验设计的方式加以确证。结果 估计效价和浓度比的错误计算、点样顺序和点样时间规范性和熟练程度、试验标准菌株的变异均会对管碟法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通过细化实验操作规范,可以避免或尽量消除此类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牙周临床治疗Ⅵ.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可引发局部及全身的一系列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宿主具有多层屏障的防御机制,对感染的应答基本上是保护性的,但反应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发病。因此,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过程和进展。针对病因的治疗,使我们在机械清除菌斑之外,也可能采用药物辅助手段清除致病微生物、阻断宿主反应的破坏过程、调节宿主的自身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微生物的,对宿主反应的调节尚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5.
人体微生物组是指人体体表及内部的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总和,与人类健康与疾病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口腔和肠道微生物是最具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两者可以交互影响,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并可以实时反映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与糖尿病存在关联。本文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就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的特征进行综述,有望为探索基于微生物组特征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疾病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米细菌是一种能通过0.1μm滤菌膜的微生物,能产生坚硬的生物矿化外壳,参与体内结石的形成。在唾液、牙齿表面、牙菌斑、髓石中都发现了纳米细菌的存在。纳米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是否有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纳米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培养鉴定、致病机理、与全身疾病和牙周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氟化物对口腔微生物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氟化物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防龋剂。氟化物可以同时作用于牙齿硬组织和口腔内的牙菌斑及致龋微生物。本文综述氟对牙菌斑及口腔内致龋菌的作用,从该方面阐明氟的防龋机制。氟对牙菌斑的作用1氟对牙菌斑形成的作用在细菌对牙面的吸附早期,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使菌... 相似文献
8.
完善充填的经治根管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充填完善的经治根管疗效欠佳的病例并非罕见,但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残留病原菌、冠部修复不良及根尖周和牙周病原菌等因素造成根管系统内微生物感染以及非微生物源性的异物反应是根管充填完善但治疗失败者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微生物感染和预防异物反应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菌斑固相、变形链球菌及葡聚糖对酸的缓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后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40名18~21岁的大学生的饥饿牙菌斑,体外10%蔗糖孵育1h。体外制备无糖培养和2%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以25mmol/L KCl制备菌斑固相、变链菌团和不溶性葡聚糖混悬液及可溶性葡聚糖溶液,用1mmol/LHCl滴定并计数细菌密度,统计学分析。结果变链菌团代谢蔗糖后的缓冲容量为(0·099±0·047)mmol/L,比无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的缓冲容量(0·609±0·202)mmol/L低,且缓冲力随细菌密度降低直线下降,葡聚糖几乎没有缓冲作用[(0·028~0·032)mmol/L]。人牙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规律与体外纯菌培养研究结果一致。结论菌斑固相缓冲力与所含细菌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创面的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其与创面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急诊外科糖尿病足住院患者158例作为观察对象,取足部创面深部组织,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Wagner2、3级创面革兰阳性菌菌株(2级22株,3级30株)多于革兰阴性菌菌株及真菌,Wagner4级创面革兰阴性菌菌株(44株)多于革兰阳性菌菌株及真菌,Wagner 5级共培养细菌2株均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替甲环素的敏感度为1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敏感度较高.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糖尿病足Wagner分级越高,革兰阴性细菌、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