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18篇
  免费   6137篇
  国内免费   3886篇
耳鼻咽喉   334篇
儿科学   272篇
妇产科学   307篇
基础医学   4063篇
口腔科学   966篇
临床医学   5987篇
内科学   3763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1392篇
特种医学   16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3112篇
综合类   16156篇
预防医学   11446篇
眼科学   561篇
药学   6020篇
  151篇
中国医学   6270篇
肿瘤学   1384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1861篇
  2023年   3050篇
  2022年   2907篇
  2021年   3070篇
  2020年   2484篇
  2019年   1772篇
  2018年   1084篇
  2017年   1362篇
  2016年   1653篇
  2015年   1803篇
  2014年   2591篇
  2013年   2561篇
  2012年   3461篇
  2011年   3733篇
  2010年   3234篇
  2009年   3124篇
  2008年   3998篇
  2007年   2886篇
  2006年   2792篇
  2005年   2932篇
  2004年   1920篇
  2003年   1553篇
  2002年   1183篇
  2001年   1066篇
  2000年   935篇
  1999年   823篇
  1998年   735篇
  1997年   623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422篇
  1993年   337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2003年非典之后,医院感染及其管理等相关概念正式引入我国[1],由于我国整体的感染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在法律法规硬性要求下整体体系框架建设较快,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实质能力、专业程度及文化程度相对于已经成熟的医护体系均显羸弱。简洁明晰的辅助工具的运用,不但能够弥补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更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RAC1激活剂PMA和抑制剂NSC23766刺激该细胞后的萤光素酶发光值,并观察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细胞RAC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双酶切实验显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嘌呤霉素筛选,获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CNE1-RAC1-Luc2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 RAC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RAC1激活剂和抑制剂反应灵敏,萤光素酶活性与Western blot实验中RAC1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CNE1-RAC1-Luc2细胞萤光素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与Western blo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含RAC1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的细胞模型,为高通量进行靶向RAC1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实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湖南省20年职防机构人员状况,对未来几年人力资源情况进行预测,为全省及其他地区优化职业病防治人力资源的规划,提升其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方法在已建立的湖南省职防机构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有关人员资料,对1996至2015年人员数量和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分析,采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人员情况预测。结果湖南省1996年职防机构人员为1 591人,至2015年为1 429人。20年间,人员构成从"中专与无专业学历"为主转变至以"本科及以上与专科学历"为主,以"其他专业"为主至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为中坚力量,由无职称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至仅占5%左右且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均稳步上升的状况。预测显示,2018年和2020年职防机构高学历人员构成比将分别达41.00%和45.61%,公卫人员构成比将分别达44.15%和46.60%。结论湖南省20年职防机构人员数量变化不大,人员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利于职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人员学历及专业构成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南方某地区29家企业职工因甲苯接触引发职业健康危害的风险,并评估3种模型的优缺点、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以南方某地区甲苯使用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别利用上述3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结果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结果表明,全部29家企业的风险评级均为低风险或一般风险,风险评级为无危害或轻度危害。由于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仅分为高、低风险,因此,某印花工厂的2间印刷车间及全自动印刷机室,以及某电子材料工厂的2条涂台产品线为高风险,其余为低风险。结论联合使用多种评估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并准确的评估甲苯引发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Hcy和NT-proBNP以及血浆D-dimer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Hcy,NT-proBNP和血浆D-dimer水平。将三个变量指标组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性等评价三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NT-proBNP和血浆D-dimer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ogistic回归-ROC曲线分析显示单项指标检测中D-dimer>415.87 ng/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灵敏度为79.45%,特异性为84%,诊断价值高于Hcy和NT-proBNP。Hcy、NT-proBNP、D-dimer联合检测时,各组指标联合检测其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单一指标检测。D-dimer联合NT-proBNP检测为最理想组合,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 903,灵敏度为86%,特异性94%。结论 D-dimer联合NT-proBNP检测,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有助于AC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以及抽象思维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1,2])。目前,AD的病因病机仍未明确,日趋呈现出发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的疾病特点,在某种程度上给AD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严重困扰。临床尚无治愈AD的特效方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延缓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制剂工艺的通便玉蓉丸对小鼠便秘模型的通便效应。方法购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80只体质量在18~22 g的雄性清洁级ICR小鼠,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便秘小鼠的大肠水分及小鼠肠组织中5-HT含量,对不同中医制剂工艺的通便玉蓉丸对小鼠大肠水分含量、5-HT含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粉末组、醇挥组、挥发油组、醇提组、水提组、麻仁组小鼠的大肠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醇提组、水提组小鼠的大肠水分含量又显著高于正常组、粉末组、醇挥组、挥发油组、麻仁组(P<0.05);正常组、挥发油组、醇提组、水提组小鼠的5-HT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模型组、粉末组、醇挥组、麻仁组小鼠的5-HT含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水提、醇提的通便玉蓉丸更能有效提升小鼠的大肠水分含量及5-HT含量,从而有效促进小鼠肠蠕动,为对便秘进行更好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TYPODONT因价格昂贵 ,实验室要大量配备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使学生能尽快掌握一些基本的固定矫治操作技术 ,特设计一种简易的正畸训练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自凝牙托水、牙托粉、印模材、托盘、石膏。2 .制作方法 :①病例选择 ,根据需要选择好具有代表性的初诊病例或处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病例。②选择的病例取印模 ,灌注石膏模型 ,最好使用超硬石膏。正在治疗中的病例因牙面上粘有正畸装置 ,翻出模型后 ,以蜡刀将模型牙面上多余的托槽、带环部分修掉。待石膏模型完全硬化后 ,表面涂分离剂或将其浸于清水中一分钟 ,取出并甩去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