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发展,深圳制鞋企业不断增加,接触苯系物的工人日益增多。苯、甲苯和二甲苯都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制鞋等行业,苯主要对造血系统产生损伤,而甲苯和二甲苯主要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为了解我市制鞋业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及防护情况,我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某制鞋企业的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为类似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青岛市制鞋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制鞋业职业卫生监督的重点是乡镇、三资制鞋业 ,并根据《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做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石狮市制鞋业职业卫生状况,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对3家石狮市制鞋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结果石狮市制鞋业工作场所中存在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卫生检测结果虽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发现职业禁忌症或疑似职业病,但职业病防护措施存在多处不足和问题。结论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企业要针对自身问题认真改进,有关监督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要共同努力,共创企业工人的健康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制鞋业的职业病危害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卫生干预措施对深圳某区制鞋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按照GBZ188的要求,对制鞋企业450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建议用人单位改善工作场所,加强劳动者培训与个人防护,实行定期轮岗制,并结合饮食调整等一系列职业卫生干预措施,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其前后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生产岗位劳动者与非生产岗位的血常规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胸透、心电图、B超结果、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毒物检测的合格率较干预前好转,生产岗位劳动者复查血常规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数显著降低,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鞋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和加强个人防护以及培训、轮岗、饮食等卫生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具有明显的效果,为制鞋业劳动者的分职业健康检查和防治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萧山市乡镇小型制鞋行业预防苯中毒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丽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8,24(1):40-41
为了探索小型制鞋业预防苯中毒的途径,我们在萧山市三家小型制鞋厂安装了局部抽出式双吸风保温防护罩设备。车间苯浓度由安装设备前的122.7~878.4mg/m3降到30.8~45.3mg/m3.达到和接近了国家卫生标准,二年来未发生苯中毒。本文对该设备的防护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是比较适合当前小型制鞋厂防止本中毒的一套成熟技术,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慢性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市制鞋业比较发达,现已形成相当规模,有企业45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在以苍南县为基地的印刷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但这些含苯作业企业多为私营、乡镇、三资企业,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式的,条件简陋.曾于1993-1994年间出现一个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高峰[1],经过4年的低发期后,2000年后又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到2003年6月间发现慢性苯中毒病例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泉州市制鞋已发展成为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约有制鞋厂3000多家,苯的使用量也相当惊人。据1993年有关部门信息。仅每月流入本市鞋业聚集地的工业纯苯就达500吨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