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5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47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96篇 |
内科学 | 19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328篇 |
预防医学 | 308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34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痘苗病毒介导人癌胚抗原的免疫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痘苗病毒介导人癌胚抗原的免疫原性实验研究①杨洁江悦华②罗超权杨太成②伍新尧王晓怀③杨英浩(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广州510089)①本课题为广东省卫生厅“九五”五个一工程资助项目②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广州510060③广州军区总医院放射肿瘤科...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麻疹疫苗质量、接种质量及初免后儿童的免疫应答能力,根据我市“九五”控制麻疹规划,开展本次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调查研究。现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市(县)区选择出生已满8足月龄尚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各30~50人;12标本... 相似文献
3.
4.
5.
DNA疫苗广泛用于细菌、病毒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但已报道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并未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具有较强的免疫佐剂特性。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作了关于CpG—ODN增强DNA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并制备表达人CD137L蛋白的5型重组腺病毒(Ad5-CD137L), 并初步研究其在小鼠中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将密码子优化CD137L蛋白的表达基因插入pDC316穿梭质粒,并与pBH-GloxΔE1,3Cre腺病毒骨架质粒, 共同转染HEK293细胞, 构建Ad5-CD137L种子。扩增并纯化后, 对所得Ad5-CD137L重组腺病毒的插入目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鉴定。检测Ad5-CD137L在C57BL/6小鼠体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抗肿瘤免疫水平。结果成功地构建了Ad5-CD137L, 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目的基因与构建理论值相符。免疫荧光法鉴定Ad5-CD137L能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该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000, 与理论值相符。与空腺病毒相比, Ad5-CD137L能显著诱导小鼠特异性IFN-γ(t=6.315, P=0.003), 抗肿瘤免疫效果更显著(t21 d=8.275, t29 d=4.492;t39 d=5.101, P均<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d5-CD137L, 该重组病毒具有...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与生化药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为解除异体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延长循环半衰期而进行的蛋白质化学修饰的进展,同时展望了蛋白质化学修饰的生化药物开发的进展,并强调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是生化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实验应用60Co γ射线照射加液氮深低温保存大鼠同种带瓣主肺动脉(valvedpulmonary homograft conduits,VPHC),并建立大鼠VPHC颈总动脉移植模型,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对同种带瓣主肺动脉免疫原性的作用,寻找合适照射剂量,为进一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月龄封闭群Wistar大鼠50只作为供体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单纯深低温保存组(实验对照组)、300 Gy照射组、600 Gy照射组、900 Gy照射组和1200 Gy照射组;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作为受体鼠,随机分为5组;另取10只SD大鼠行颈总动脉切断吻合术,作为空白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VPHC移植术后1周、2周、3周受体鼠外周血行CD4+T细胞及CD8+T细胞检测.结果 照射组VPHC移植术后1周、2周、3周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60Co γ对VPHC进行照射在保持VPHC活性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IGFBP-4对A549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GFBP-4组、IGFBP-4+NAC组和IGFBP4+si-p38组。经培养48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ROS、钙网蛋白(CRT)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和细胞内SOD、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和p3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FBP-4组细胞内ROS、CRT、HMGB1、MDA含量、p-p38和p38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SOD2含量下降(P<0.05);与IGFBP-4组相比,IGFBP-4+NAC组和IGFBP-4+si-p38细胞内ROS、CRT、HMGB1和MDA含量下降,细胞存活率、SOD2含量增高(P<0.05)。结论:IGFBP-4通过激活p38 MAPK通路,诱发细胞内氧化应激促使A549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