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40篇 |
免费 | 1195篇 |
国内免费 | 7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08篇 |
妇产科学 | 72篇 |
基础医学 | 1267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572篇 |
内科学 | 7029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5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8篇 |
外科学 | 395篇 |
综合类 | 11889篇 |
预防医学 | 4884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5317篇 |
54篇 | |
中国医学 | 5094篇 |
肿瘤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442篇 |
2022年 | 569篇 |
2021年 | 797篇 |
2020年 | 601篇 |
2019年 | 699篇 |
2018年 | 283篇 |
2017年 | 689篇 |
2016年 | 697篇 |
2015年 | 831篇 |
2014年 | 1478篇 |
2013年 | 1461篇 |
2012年 | 1925篇 |
2011年 | 2034篇 |
2010年 | 1930篇 |
2009年 | 1934篇 |
2008年 | 2089篇 |
2007年 | 2081篇 |
2006年 | 2074篇 |
2005年 | 2088篇 |
2004年 | 1950篇 |
2003年 | 2004篇 |
2002年 | 1939篇 |
2001年 | 1830篇 |
2000年 | 1453篇 |
1999年 | 1081篇 |
1998年 | 992篇 |
1997年 | 974篇 |
1996年 | 822篇 |
1995年 | 809篇 |
1994年 | 637篇 |
1993年 | 491篇 |
1992年 | 472篇 |
1991年 | 425篇 |
1990年 | 310篇 |
1989年 | 291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初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为10.00%(6例),第12周生化学复常率为51.67%(31例),第48周复常率为83.33%(50例),其中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第12周和第48周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00%(51例)、100.00%(60例)、100.00%(60例),其中两组第4周与第12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转换率、HBsAg滴度下降50%比率分别为63.33%(38例)、20.00%(12例),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HBV-DNA转阴,安全性高,但肝功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3.
吴艳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129-130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恩替卡韦抗病毒和传统内科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TBIL(157.53±107.45)μmol/L、ALT(69.52±34.63)U/L、PTA(47.27±14.25)%均优于对照组的(229.32±110.39)μmol/L、(130.25±31.15)U/L、(35.14±1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相比传统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病死率居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3位[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三部曲: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是严重影响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疾病,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也是HCC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2]。乙型肝炎患者常常需要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期监测HBV复制情况,并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然而,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旨在了解HBV基因型与肝脏疾病不同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对585例HBV感染者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经过组织病理学证实存在慢性肝病(CLD)的258例患者和7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 相似文献
6.
7.
干扰素-α(IFN-α)和拉米夫定是两种被大多数国家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但两药远期效果有限。此外,IFN-α还与显著性副作用有关,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则可导致耐药。这样,恰当选择治疗对象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前C/C启动子变异对IFN-α疗法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验证运动疗法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假设,探讨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进行30min以上的匀速步行锻炼。持续2个月,同时给予药物治疗,68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于开始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检测HBVM(HbsAg、抗-HBs、HbcAg、抗-Hbe及抗-HBc)、HBVDNA、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常规。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定生活质量指数(QLI)。结果 两组患者的多数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x^2=2.784,P&;lt;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x^2=1.956-2.312,P&;gt;0.05)。治疗后步行锻炼组的SF-36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不仅明显高于治疗前(t=2.1-2.8,P&;lt;0.01-0.05),同时也伏于对照组(t=2.1-2.4,P&;lt;0.05)。两组的完全反应、部分反应和无反应例数分布接近,无明显差异(x^2=2.784,P&;gt;0.05)。结论 短期步行锻炼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肝功能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检查HBsAg携带情况是掌握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依据,2004年7月,我站接到群众反映,我县新寨乡大院小学有些学生及学生家长患有乙型肝炎(乙肝),我们立即对该校全校学生及教师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