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69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99篇 |
内科学 | 95篇 |
皮肤病学 | 568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15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72篇 |
中国医学 | 46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6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ing LIU Hai Yan SONG Bao Li ZHU Li Ping PAN Xiao Lian QI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9,32(1):47-50
<正>Pneumoconiosis is a systemic occupational disease that commonly manifests as diffuse fibrosis of the lungs caused by long-term inhalation of silica dus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pneumoconiosis is a chronic and progressive process; once it occurs, it is irreversible, and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lung injury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can cause death regardless of exposure to dust. The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皮损中细胞凋亡的原位标记检测与bcl-2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 T)介导的 d- U 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 ,原位检测了银屑病皮损的凋亡角朊细胞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皮肤与银屑病皮损的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bcl- 2的表达。结果银屑病表皮各层中 ,大量角朊细胞呈现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基底层及表皮中下部各层大量角朊细胞 PCNA染色强阳性 ,基底层中 bcl- 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在银屑病皮损中角朊细胞凋亡增加 ,推测可能是针对细胞过度增殖的一种稳态机理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生殖支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致病性的生殖支原体(Mg)生长缓慢,不易培养,而血清学诊断与肺炎支原体又有交叉反应,这给Mg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了进一步解决Mg的临床检测问题,本研究采用Mg粘附因子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MgPa1和MgPa3,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Mg。结果表明,对Mg能产生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为281bp,而对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等则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作者认为,PCR为一种高度特异和敏感性的方法,它为Mg的临床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我们还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模板量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裴氏着色真菌基因组DNA组成,以便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和诊断该菌的感染提供依据,采用Sau3AI部分酶切基因组DNA,以pUC18为载体,首次成功地构建了裴氏着色真菌基因组DNA文库。插入片段的长度在2.5~6.0kb,DNA文库的完整性在84%以上。结果提示本文库大小适度、完整性较高,在实验诊断、菌种鉴定和探针筛选等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及雷公藤内酯醇对CD4+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环孢素A(CyA)和雷公藤提取物T0 对CD4 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HeLa细胞培养 ,3H TdR掺入法测定药物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T0 和CyA都能抑制ConA诱导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T0 在体外可抑制生长于低钙无血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中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HeLa细胞株的生长 ,而CyA在药理浓度下无抑制作用。结论T0 与CyA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 ,但对上皮细胞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 ,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损全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 ,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2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P<0.01) ;随皮损消退其水平降低(P<0.05)。4例PV患者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相应血清中水平。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与天疱疮病情活动性相关。IL 6、TNF α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Chen XS Yin YP Tucker JD Gao X Cheng F Wang TF Wang HC Huang PY Cohen MS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7,196(11):1654-1661
BACKGROU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as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and to some degree has penetrated the general heterosexual population in some region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11,461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clinic attendees in 8 cities in Guangxi, China, was conducted for syphilis and for acute and established HIV infection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and established HIV infections was 1.2% among the participants. Five acute (preseroconversion) HIV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IV infection was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unmarried status (odds ratio [OR], 1.7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0-2.99), less education (OR for less than primary school, 4.21 [90% CI, 1.21-14.58]), residence in city A (OR, 11.48 [95% CI, 2.05-64.31]) or city B (OR, 7.93 [95% CI, 1.75-35.91]), working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OR, 3.98 [95% CI, 1.14-13.88]), injection drug use (OR, 25.09 [95% CI, 10.43-60.39]), no condom use during most recent sexual intercourse (OR, 4.97 [95% CI, 1.38-17.88]), and syphilitic infection (OR, 1.91 [95% CI, 1.03-3.56]). CONCLUSIONS: HIV prevalence in STD clinic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subjects were identified who would be missed by conventional surveillance. China's nationwide system of public STD clinics, which reach down to the township level, should be used for HIV control program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对男性生殖器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CBM、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包皮环切与男性(15~70岁)HPV感染率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的文献。应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倒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直观检测。结果共15篇文献纳入分析,包括8 042名受试者。其中13篇文献研究包皮环切术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因存在明显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将仅局限于包皮覆盖区取材的2篇文献和非局限于包皮覆盖区取材的11篇文献分为2个亚组,分别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仅局限于包皮覆盖区取材时,包皮环切术与HPV感染存在负相关[比值比(OR)=0.28,95%可信区间(CI):0.20~0.41];当取材范围非局限于包皮覆盖区时,包皮环切术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OR=0.78,95%CI:0.54~1.14)。包皮环切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62,95%CI:0.51~0.75)]。结论包皮环切可降低男性包皮覆盖区HPV感染率,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完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性病诊疗服务体系,促进男性性病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方法完善MSM的性病转介体系和性病服务内容,形成性病、艾滋病检测阳性者的服务机构、组织之间的顺畅转介关系,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咨询(PITC)促进。对服务日志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自2011年4月至10月15日期间,MSM社区组织向性病门诊转介疑似性病患者156例;HIV感染者组织转介的性病患者诊治17例;性病门诊求诊者中453人接受了PITC服务,完成转介初筛HIV阳性25例。性病转介诊疗服务满意度和HIV阳性转介咨询服务满意度均很高。结论社区组织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是促进规范化性病服务的重要策略,医疗机构与成熟的社区组织开展进一步实质性合作可以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与NAT-HBV/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ALT的报废阈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使用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ELISA-HBsAg/抗-HCV检测;使用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进行NAT-HBV/HCV检测。结果:在15123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LT不合格者657例,其中7例为ALT不合格伴有HBsAg或抗-HCV有反应性;650例为单项ALT不合格,经NAT检测其HBV-DNA和HCV-DNA均为阴性。若将ALT报废阈值提高到60U/L,献血者ALT的合格率将提高到98.36%。结论:ALT与NAT-HBV/HCV无相关性,ALT的报废阈值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