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6篇 |
免费 | 820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580篇 |
妇产科学 | 255篇 |
基础医学 | 396篇 |
口腔科学 | 117篇 |
临床医学 | 1047篇 |
内科学 | 925篇 |
皮肤病学 | 247篇 |
神经病学 | 204篇 |
特种医学 | 2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13篇 |
综合类 | 1607篇 |
预防医学 | 377篇 |
眼科学 | 158篇 |
药学 | 388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52篇 |
肿瘤学 | 3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233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312篇 |
2013年 | 284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490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466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394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96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吗啡受体显像剂。选用吗啡拮抗剂特培洛啡(diprenorphine,DPN),经乙酰化选择性保护苯环3位—OH,将乙烯锡烷作为弥补基引入DPN分子7α支链淑醇基团位置,采用碘代锡烷标记法一步合成碘烷DPN(7αoiodoalyldiprenorphine,即7αoIADPN)。其标记率达90%,比活度为80TBq/mmol,放化纯度大于95%。体外吗啡受体结合分析表明其具有很高的亲和力(Ki=0.4nmol/L)。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碘标记吗啡配体适合于SPECT活体吗啡受体显像研究。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hyoid-sternohyoid graft transfer in the correction of server subglottic laryngotracheal stenosis, and delineate the operation skills and clinical results. METHODS: Seven patients with severe subglottic stenosis underwent laryngotracheal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hyoid grafts with sternohyoid muscle flaps (HG-SHMF). Five of these patients had traumatic subglottic stenosis, one with scar tissue of unknown etiology arising in the subglottic region, another with tracheal narrowing caused by inhala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RESULTS: All seven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cannulated with moderate good voice. The average time from reconstruction to decannulation was 15.4 months. The stent was endoscopically removed with a range of 3 to 22 months; the mean time required for stenting was 9.6 months. Two patients who received additional salvage reconstruction procedures because of graft or stent displacement were extubated with improved voices and satisfactory airway. CONCLUSIONS: The HG-SHMF transfer was a single-stage reconstruction, relatively simple procedure that can restore an adequate airway and a good voice. Patients undergoing laryngotracheal reconstruction with HG-SHMF must have regular, long-term follow-up since graft displacement and recurrent granulation tissue or scar reformation can cause restenosis after an initially successful surgery. This procedure should be used in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to further test its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那通和缓退瘤联合治疗对正常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BPH)和前列腺癌以及睾丸的作用。方法 对16例接受联合内分泌治疗至少3个月且有治疗前后病理资料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标本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对内分泌治疗后的睾丸标本与同龄未接受治疗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4例内分泌治疗后的前列腺标本2例未见残存癌灶,9例对治疗有明显的反应;3例对治疗反应差,治疗并未降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3例内分泌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5.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为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分钟)对4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进行诊断研究,并以13名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阳性率为67%,对照组阳性率为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分别为67%、100%及74%。阳性反应诱发时间为22±12分钟。在28例阳性反应患儿中,15例为血管抑制型反应,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3例为心脏抑制型反应,表现为心率明显下降,血压不变;10例为混合型反应,其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较好地、客观地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气肿外科治疗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治疗肺气肿的有效手术方法。人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回顾肺气肿外科治疗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早期探索,肺移植,肺减容术三个阶段。其中80年代的肺移植术和90年代发展的肺减容术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气肿的最有效疗法。尤其是肺减术的应用为广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7.
成牙骨质细胞体外矿化培养相关蛋白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骨涎蛋白(BSP)、硷性磷酸酶(ALP)、及牙骨质特异性蛋白—牙骨质附着蛋白(CAP)在成牙骨质细胞(CB)体外矿化培养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并研究这一过程中CB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将CB接种在盖玻片上。分别培养6、12h、1-6d后,取出盖玻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这三种蛋白在CB上的表达。结果 CB接种在盖玻片6h后,在CB胞浆内三砘蛋白都有表达;在2、3d,细胞聚集形成分层状,BSP、ALP表达减弱,CAP不表达;4d后,聚集的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具有矿化功能的细胞结节。此时,3种蛋白的表达强弱不等,BSP、ALP在结节细胞表达强,在周围细胞表达弱,而CAP只在结节细胞表达,在周围细胞不表达。之后的10-16d,细胞结节进一步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本实验揭示了CB在体外增殖、分化及矿化过程中,CAP,BSP和ALP的表达情况及细胞形态的变化。为CB在体内的增殖、分化、矿化及CB在体内形成牙骨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了20例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结果:起病年龄平均为4岁7个月,首发症状均为步态异常,以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且肌张力增高较肌力减弱更为显著。体感诱发电位检查6例中5例有异常。脊髓MRI检查有2例异常。10例4岁前发病者,8例不能独走,5例发展为复杂型;10例4岁以后发病者,均能维持独直能力且均为单纯型,2例DDST筛查有精神发育落后的患儿均转为复杂型,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散发病例的临床特点与有家族史者相似。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岁前发病者或早期伴有精神发育落的地凰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