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海市区居民1973-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ime 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rates in urban Shanghai from 1973 to 2005. Methods Data o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obtained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 in Shanghai. A total of 32 962 colon cancer patients and 24 662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egistered. Population estimation were based on periodic censuses, with age-and sex-specific annual estimates derived for the remaining years. The rates were adjusted to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by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Annul percent changes (APCs) in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means of a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logarithm of the respective rates on calendar, weighted by the number of incidence cas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reased steadily during 1973 to 2005, the age-adjusted incidence rates of colon cancer increased from 6.09 and 5. 70 to 14.70 and 14. 35 per 100 000 in male and female respectively. The APCs were 3. 03 % (t=14. 77, P < 0. 01) and 3.21% (t=22. 15, P < 0. 01). The rates of rectal cancer increased from 7.68 and 6. 51 to 11.45 and 8. 28 per 100 000 in male and female respectively. The APCs were 1.34% (t=7. 28,P <0. 01) and 0. 93% (t=7. 34,P <0. 01). The top APCs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female were 5. 86% and 2. 79% at age above 85 and in male those were 4. 64% and 2. 38% at age of 80-. The APCs of colon cancer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rectal cancer at the groups above 45 years old. The average ages when diagnosed were delayed from 57-60 to 66-70 during these 33 yearn The average diagnosed ages of colon cancer were later than those of rectal cancer slightly(from 2003 to 2005,the onset age of male colon cancer: 68. 61±12.17,male rectal cancer: 66.81±12. 62, t=4. 90, P < 0.01; female colon cancer:69. 20±12. 13, female rectal cancer:67. 75±12. 54,t=3. 81,P < 0. 01).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reased steadily during 1973 to 2005, especially for colon canc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resulting in these changes. 相似文献
3.
相对生存率的统计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对生存率的统计学检验进行了探讨。相对生存率的统计学检验方法有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Brown氏比分检验和Buckley氏Pearson型X ̄2检验。文中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收集的男性膀胱癌随访资料做了实例说明。当期望生存率取值为1时,上述三种检验方法亦可用于观察生存率的统计学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营养调查资料分析中的有关统计方法的比较和对变量变换方法的应用探讨说明在营养调查资料分析中如何正确地应用有关统计方法。方法:利用一项在上海地区开展的大规模女性肺癌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先采用直方图、P-P图及偏度、峰度检验等方法来说明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再对参数与非参数统计学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重点讨论了变量变换及其应用,文中采用的变量变换方法为:自然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Box-Cox幂指数转换。结果:无论是病例,还是对照人群在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方面往往都是非正态分布的。而且同一样本数据参数与非参数统计学检验两者的结果并不一致。变量变换后几乎所有的膳食营养素的分布情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转换后真正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病例组仅约三分之一,而对照组更低。其余数据要么偏度失正态、要么峰度失正态,或两者同时失正态。在各种变换方法中似以Box-Cox幂指数转换法较好。结论:应从样本数据本身的性质或特点出发,决定在营养调查资料分析中采用的统计方法;也可考虑利用一些变量变换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统计学检验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对1972~1999年上海市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趋势及变化原因,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发病登记处收集的1972~1999年的上海市区卵巢癌、宫颈癌、宫体癌和不明部位子宫癌的病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资料,分别计算各年龄组的年龄别发病率.并采用直接法计算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标化率的年变化率(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并对病例数进行加权计算.结果1972~1999年上海市肿瘤登记处共登记卵巢癌6106例、宫颈癌8063例,宫体癌3 933例和不明部位子宫癌1 312例.28年来,宫体癌和卵巢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72~1974年的2.49/10万和4.77/10万上升至1996~1999年的4.75/10万和6.88/10万,年增长率分别为3.0%和2.0%.同期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26.66/10万快速下降至2.18/10万,年下降率达10.5%.不明部位子宫癌的标化发病率亦呈下降趋势(P<0.01).宫体癌以55~64和65~74岁组发病率上升最快,年增长率分别为2.5%和3.3%.卵巢癌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年变化率都在1.0%以上.宫颈癌发病率下降最快的年龄组是45~54和55~64岁组,25~34和35~44岁组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有升高趋势.结论上述肿瘤的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提示,上海女性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与老年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比较中青年和老年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1992年2月~1993年12月,在上海市区完成了一项大规模全人群女性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504例及人群对照601例。根据年龄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35~54岁和55~69岁组,并分析比较两组的结果。单因素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法,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组危险因素是做饭时眼和喉烟雾刺激感,最高一组比数比为3.40;其次是肺癌家族史,比数为5.80。而保护因素是饮茶(OR:0.40)和活产次数(5次及以上组OR:0.39)。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身体指数(最高一组OR:1.69)、工作场所被动吸烟史(OR:1.55)、厨房在卧室内(OR:1.50)、做饭时厨房内烟雾较多(OR:2.43)、菜油为主要食用油(OR:1.94)等。此外。肺结核病史和肺癌家族史可能增加老年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保护因素是维生素C(最高一组OR:0.45),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肺癌的结果比较表明,无论是危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两者都有不同。结论 中青年和老年非吸烟女性肺癌的病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癌症在世界各国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膳食抗氧化物与癌症的发生、死亡、预后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类中的各类抗氧化物对预防某些恶性肿瘤发生、改善患者生存具有有益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流行病学报道,并结合本团队的研究成果,对膳食抗氧化物与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肿瘤预防和控制中加强相关的健康膳食行为宣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