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95篇 |
出版年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它们与已知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方法用RT-PCR扩增了宁夏汉坦病毒分离株的M基因330hP片段,通过PGEM-T载体质粒将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大肠杆菌JM109,并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其它汉坦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NX-143株病毒与HTN型毒株核着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9.4%~82.4%之间,与其它血清型毒株的同源性为57.6%~71.5%。表明NX-143属于HTN型病毒。结论NX-143属于HTN病毒新的基因亚型,国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亚型的HTN型病毒。 相似文献
2.
一、分布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传播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欧亚两大洲的22个国家中发现有临床病人,包括有:中国、苏联、朝鲜、日本、新加坡、土耳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疫情最多,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其次是苏联、朝鲜和芬兰。其他国家仅有少数病例报告。另外还有22个国家虽未发现病人,但血清中却可查到特异性抗体,有些国家则在鼠类中亦查到病毒或抗体。在国内,除青海和台湾省未发现本病病人外,其余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曾有过疫情报告或病例记载。我国疫区范围虽然十分广泛,但高发病区具有相 相似文献
3.
陈化新 谢世宏 李书岐 罗成旺 唐浏英 余陶 唐青 张佳珂 格桑卓玛 斯塔 茶果 嘎路 索郎平措 丹巴仁增 王洪举 尼玛次仁 郁晓峰 卢效信 阎申义 次仁旺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12(2):89-93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为解决EHF病毒在中国EHF主要宿主动物种群中的传播途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阐明“鼠传人”的途径,在本室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不同来源毒株(从黑线姬鼠分离的遵义后坝株和自永春褐家鼠分离的R26株)、不同感染途径(气溶胶、口饲、滴鼻和划皮)都能发生感染,从试鼠特异性IgG抗体产生滴度看,气溶胶易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结果还显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从本种分离的毒株更敏感。从褐家鼠产生的EHF IgG抗体滴度看,一般均低于黑线姬鼠,是否与感染量多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进一步证明,黑线姬鼠毒株和褐家鼠毒株,可致两种试鼠相互感染。由此可见,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点,控制疫区褐家鼠数量,不仅能防止疫区蔓延扩大,且可阻断黑线姬鼠病毒传播给褐家鼠。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自1984年以来,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先后建立了48个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自1991年调整为41个,即调下的有延边州、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巩义市、平顶山市、成都市,调上的有蛟河市、大丰县、东海县、确山县、淮阳县、涪陵市)。并委托我所负责具体业务和有关监测研究工作。14年来,通过HFRS监测点多年动态的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疫源地和疫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1993~1994年对中国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考核。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3种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78.78%,上海沙鼠苗为58.64%,天元沙鼠苗为70.00%,鼠脑苗为51.09%;荧光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82.64%,上海沙鼠苗为93.69%,天元沙鼠苗为83.33%,鼠脑苗为84.27%。3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为94.07%,天元沙鼠苗为100.00%,鼠脑苗为96.00%。 相似文献
9.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自然贮存宿主为鼠类的论点,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学者提出后,由于病原问题没有解决,使本病病原宿主动物的监测,长期停滞在动物生态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水平。1978年朝鲜学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从疫区黑线姬鼠查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后,我们从1980年12月至1985年7月,在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防 相似文献
10.
唐青 阚飙 斗智 赵秀芹 罗成旺 方越 熊远 邱季春 胡静 刘光中 周艳萍 张家驹 李志刚 胡丽娟 王昭孝 武凤兰 李伟 龙清忠 陈润 李世清 王福兴 扈光伟 夏建华 胡美娇 陈化新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4)
用ELISA方法对全国12省部分地区人群共760份血清B19IgG水平进行了调查。283份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2%~90.5%,平均45.6%;病人血清445份,其中表现出与B19感染所致疾病相似症状者(332份)B19IgG阳性率为38.8%,水平高于患其它疾病人群(113份血清,阳性率25.7%,u=2.533,0.02>P>0.01);另外调查孕妇32例,阳性率40.6%。说明微小病毒B19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