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它们与已知汉坦病毒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方法用RT-PCR扩增了宁夏汉坦病毒分离株的M基因330hP片段,通过PGEM-T载体质粒将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大肠杆菌JM109,并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其它汉坦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NX-143株病毒与HTN型毒株核着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9.4%~82.4%之间,与其它血清型毒株的同源性为57.6%~71.5%。表明NX-143属于HTN型病毒。结论NX-143属于HTN病毒新的基因亚型,国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亚型的HTN型病毒。  相似文献   
2.
一、分布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传播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欧亚两大洲的22个国家中发现有临床病人,包括有:中国、苏联、朝鲜、日本、新加坡、土耳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疫情最多,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其次是苏联、朝鲜和芬兰。其他国家仅有少数病例报告。另外还有22个国家虽未发现病人,但血清中却可查到特异性抗体,有些国家则在鼠类中亦查到病毒或抗体。在国内,除青海和台湾省未发现本病病人外,其余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曾有过疫情报告或病例记载。我国疫区范围虽然十分广泛,但高发病区具有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为解决EHF病毒在中国EHF主要宿主动物种群中的传播途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阐明“鼠传人”的途径,在本室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不同来源毒株(从黑线姬鼠分离的遵义后坝株和自永春褐家鼠分离的R26株)、不同感染途径(气溶胶、口饲、滴鼻和划皮)都能发生感染,从试鼠特异性IgG抗体产生滴度看,气溶胶易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结果还显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从本种分离的毒株更敏感。从褐家鼠产生的EHF IgG抗体滴度看,一般均低于黑线姬鼠,是否与感染量多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进一步证明,黑线姬鼠毒株和褐家鼠毒株,可致两种试鼠相互感染。由此可见,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点,控制疫区褐家鼠数量,不仅能防止疫区蔓延扩大,且可阻断黑线姬鼠病毒传播给褐家鼠。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自1984年以来,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先后建立了48个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自1991年调整为41个,即调下的有延边州、徐州市、镇江市、沛县、巩义市、平顶山市、成都市,调上的有蛟河市、大丰县、东海县、确山县、淮阳县、涪陵市)。并委托我所负责具体业务和有关监测研究工作。14年来,通过HFRS监测点多年动态的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疫源地和疫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告海南省从本土2~3月龄羊羔血清中检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1.08%(2/186);人和其它动物未检出阳性。表明海南省低山丘陵地带的澄迈县永发镇、儋州市峨蔓乡存在着CCHF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1993~1994年对中国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考核。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3种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78.78%,上海沙鼠苗为58.64%,天元沙鼠苗为70.00%,鼠脑苗为51.09%;荧光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82.64%,上海沙鼠苗为93.69%,天元沙鼠苗为83.33%,鼠脑苗为84.27%。3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为94.07%,天元沙鼠苗为100.00%,鼠脑苗为96.00%。  相似文献   
9.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自然贮存宿主为鼠类的论点,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学者提出后,由于病原问题没有解决,使本病病原宿主动物的监测,长期停滞在动物生态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水平。1978年朝鲜学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从疫区黑线姬鼠查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后,我们从1980年12月至1985年7月,在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防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方法对全国12省部分地区人群共760份血清B19IgG水平进行了调查。283份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2%~90.5%,平均45.6%;病人血清445份,其中表现出与B19感染所致疾病相似症状者(332份)B19IgG阳性率为38.8%,水平高于患其它疾病人群(113份血清,阳性率25.7%,u=2.533,0.02>P>0.01);另外调查孕妇32例,阳性率40.6%。说明微小病毒B19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