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99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构建能够诱导抗菌抗毒素免疫和抵抗CTXΦ转染的霍乱弧菌生物安全性口服活疫苗候选株。方法 以不产毒的EI Tor型霍乱弧菌疫苗候选株IEMl01为出发菌株,以管家基因thyA为选择压力,在IEMl01的thyA基因缺失株IEMl01-T中,通过质粒.染色体致死平衡系统表达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ctxB和介导CTXΦ噬菌体免疫的rstR基因。在家兔模型中,通过检测血清杀弧菌抗体和抗CTB的IgG抗体来评价该新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以对家兔攻毒试验后肠段积液量来评价其保护力。结果 含ctxB、rstR和大肠杆菌来源的thyA基因的重组质粒在:IEMl01-T中稳定存在,GMI-ELISA检测ctxB基因能够很好表达。动物试验表明,该新建疫苗候选株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血清杀弧菌抗体和抗CTB IgG抗体,能较好抵抗至少4μg纯品CT和不同毒株的攻击。结论 应用质粒.染色体致死平衡系统构建了能抵抗CTXΦ转染和稳定表达ctxB的生物安全性抗菌抗毒口服活疫苗候选株,其在家兔模型中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2.
霍乱弧菌溶原性噬菌体CTXΦ的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及诱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的溶原性噬菌体CTXΦ进行遗传标记 ,以深入研究CTXΦ对霍乱弧菌的转染机制。方法 将CTXΦ基因组中ctxAB的上下游同源序列连接到cat基因的两侧 ,然后通过自杀质粒介导的DNA同源重组技术将霍乱菌株N16 96 1染色体上CTXΦ基因组中的ctxAB基因缺失掉 ,替换以氯霉素抗性基因 ,对CTXΦ基因组进行遗传标记 ,然后用丝裂霉素C诱导这种经抗性基因标记的噬菌体 ,再利用它对古典型霍乱弧菌的转染检测活性。结果 获得了ctxAB缺失、带有cat遗传标记的重组菌株N Φc;诱导出的CTXΦc噬菌体颗粒成功感染了霍乱菌株 1119。结论 N Φc中的CTXΦ带有了氯霉素抗性标记 ,诱导出具有感染活性的CTXΦc可用于研究毒力基因的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3.
徐敬华  阚飙 《疾病监测》2002,17(9):352-35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现代人类最主要的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结核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长,在发达国家病人也有所增加,主要见于高危人群(感染HIV的病人、慢性酒精中毒者、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克雷伯菌属的种之间16S rDNA和rpoB系统进化发育关系和序列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经生化鉴定的克雷伯菌18株,提取菌株染色体作为模板,分别使用16S rDNA和rpoB通用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DNA和rpoB序列.与GenBank中目前已公布的8种克雷伯属菌株16S rDNA和rpoB序列各8条、除克雷伯菌外其他肠道菌株的16S rDNA和rpoB序列各9条一起,共计各35条16SrDNA和rpoB序列,在MEGA 4.0中建立进化树并进行分群分析,使用DNAStar/MegAlign程序比较分析8种克雷伯菌的种间16S rDNA和rpoB序列变异碱基位点,并做分歧度分析.结果 在所有受试的16SrDNA和rpoB的各35条序列中,16S rDNA和rpoB进化发育树都将克雷伯菌区分为3个群:分离的18株克雷伯菌中,15株肺炎亚种与GenBank中除产酸克雷伯菌和运动克雷伯菌外的其余6种克雷伯菌聚为一群(Ⅰ),其余3株克雷伯菌(FX246、FX280和FX286),经生化鉴定为产酸克雷伯菌,与GenBank中产酸克雷伯菌(DQ835530)聚为一群(Ⅱ);而GenBank中的运动克雷伯菌单独聚为一群(Ⅲ);进一步的分析,在rpoB进化发育树中,无沦足Ⅰ群和Ⅱ群,还足Ⅰ群内的两个亚群,rpoB进化发育树的结点处自引导值都明显高于16S rDNA进化发育树;而且rpoB对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群优于16S rDNA.对克雷伯菌的序列分析发现,16S rDNA序列存在41个碱基变异位点,有4个易变区,rpoB序列存在63个碱基变异位点,有1个易变区;克雷伯菌16S rDNA和rpoB的相似性分别为95.9%~100%和90.2%~100%.进一步的克雷伯菌种间序列分歧值分析,rpoB分歧值(0~10.6)高于16S rDNA(0~4.0).结论 克雷伯菌rpoB比16S rDNA具有更高的分歧度,在克雷伯菌属内种的分子分类和鉴定中,rpoB比16S rDNA基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刁保卫  聂艳妮  李杰  娄静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3,28(12):1021-1026
目的 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用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的能力,建立我国肠炎沙门菌MLVA分型标准操作方法及数据库。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公布的肠炎沙门菌PFGE和MLVA分型方案,对来自我国6个省(直辖市)的289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评价这两种分型方法对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型能力。结果 289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后获得55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433。PFGE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及JEGX01.CN0001,带型频率分别为35.6%、25.6%,但二者仅表现两个条带的差异,其余型别均低于5%。采用MLVA分析,获得63种型别,分为2个群,D值为0.8608,说明MLVA分辨能力高于单酶切PFGE,但分型能力仍然有限。MLVA主要型别ST1包含了97株菌株,占37.5%,分布于各省及各年份。若联合PFGE及MLVA分型,则产生104种型别,D值为0.9058。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为肠炎沙门菌暴发病例菌株进行PFGE双酶切及MLVA分型,结果均显示这些菌株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但不能与同期散发菌株完全区分开。结论 MLVA与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能力在肠炎沙门菌中较低,在确认肠炎沙门菌引起的暴发事件时,需紧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双酶切PFGE或MLVA进行分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以细菌染色体上1个已知拷贝管家基因作为基准、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他被检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l Tor型霍乱弧菌染色体上目的基因zot与基准基因thyA的Ct(threshold cycle)值差值,根据已知拷贝数菌株N16961的两基因Ct值之差来推算待测菌株中zot基因的拷贝数.结果利用thyA基因作参照,确定11株E1 Tor型霍乱弧菌中zot基因的拷贝数在1~5个之间,对较少拷贝数的检测与Southern blot确认的相同,对多拷贝数检测优于Southern blot的判定.结论本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菌株染色体上的基因拷贝数.  相似文献   
7.
娄静  刁保卫  李杰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3,28(6):434-438
目的 了解近几年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对2004-2012年分离自我国13个省(直辖市)的98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流行病学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981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获得126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336。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JEGX01.CN0001、JEGX01.CN0002、JEGX01.CN0005和JEGX01.CN0016。暴发相关带型是JEGX01.CN0003、JEGX01.CN0001和JEGX01.CN0150。肠炎沙门菌优势带型PFGE的共有条带分别为(0.8%)655、325、310、245、178和110 kbp。 结论 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存在PFGE优势型别,PFGE对于肠炎沙门菌XbaⅠ单酶切分型能力有限,用于暴发确认或发现时需多种酶切联合使用,提高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17-2突变株,初步研究EAggEC菌株携带的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合成铁载体Ybt的功能。方法以EAggEC17-2为出发菌株,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氯霉素(Can)抗性基因(cat基因)标记。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构建了缺失约24kb的HPI毒力岛功能核心区区域EAggEC17-2的仝岛缺失株EA85。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指示菌株WA-CS irp1::KN(pC3G3.3N)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对EA85缺失株和出发菌株进行了合成Ybt的功能比较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EAggEC17-2HPI全岛缺失株EA85。EAggEC17-2菌株具有表达Ybt的功能,而缺失株EA85丧失了合成Ybt的能力。结论EAggEC17-2HPI毒力岛的缺失,使Ybt的合成彻底阻断。EAggEC17-2具有的合成Ybt的功能是由其染色体携带的HPI毒力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阳波  张静  刘凤凤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5):407-412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2 536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较201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下降18.63%。监测点共对14 465份血样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289株,阳性分离率为2.00%,伤寒与副伤寒之比为1.21:1。病例均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均以0~4岁组儿童最高(分别为1.70/10万和0.80/10万)。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新疆为疫情高发省份,非监测点病例数上升。结论 2015-2016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0岁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伤寒菌成为优势菌型,应加强非监测点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