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5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近30年血吸虫病对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的病例资料,为诊断、治疗和防控非主要寄生部位的血吸虫病提供较系统的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整理大陆1980-01/2009-12多种寄生虫学科技期刊、专著、临床医学杂志、医学书籍等有关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体血吸病资料,分析发病原因与危害状况。结果大陆近30年报道的血吸虫病对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的病例为169例,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10省。除福建21例与陕西1例系援外工程人员在国外感染埃及血吸虫回国后发病外,其余147例均来自国内南方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患者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68岁,男性122人,女性47人,男性患者为女性的2.6倍。患者职业为农民、工人、儿童、学生、教师。3-12月均有发病,患者潜伏期3d2年不等。169例患者中有149例表现为肾脏损害,2例膀胱损害,2例精索、鞘膜、睾丸、副睾的损害,11例卵巢损害,3例子宫损害,2例输卵管损害。吡喹酮治愈率为98.73%,福阿亭治愈率为66.67%,显效率为33.33%,硝硫氰胺治愈率为100%。结论重视人群健康教育,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注意对来自于疫区患者的病史问诊与实验室检查,不仅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该病在非常见部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双流县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动态数据.方法 对双流县2008 - 07 - 01/2009 - 06 - 30分离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进行H(异烟肼)、R(利福平)、S(链霉素)、E(乙胺酊醇)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共分离得到284株分枝杆菌,总体耐药率32.04%,其中初始耐药率29.88%,获得性耐药率48.48%;耐多药结核病(MDR - TB)耐药率3.52%,初始MDR耐药率1.76%,获得性MDR耐药率15.15%.结论 双流县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比例较低,特别是初治患者的MDR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时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类环境中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2006-2010年共对50户农家的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采集土壤标本,每个场所各检测土壤样本50份,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2006-2010年共检查5616人,其中男性2725人,女性2891人.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2.06%、14.4%、10.16%、3.21%和5.62%.男、女性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32%、11.16%、0.37%和1.56%、11.41%、0.42%.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土壤中活受精蛔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2.0%和4.0%,各场所未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活受精蛔虫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受精蛔虫卵的检出和活受精蛔虫卵检出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 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与当地村民服药驱虫密切相关;土壤中人蛔虫卵的检出情况随着年份变化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省部份地区的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对12岁以下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查出肠道蠕虫7种(线虫4种、吸种2种及带绦虫1种)。总感染率为41.34%。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为32.60%、17。30%、13.68%、17.55%、0.86%。部份地区感染率以四川盆地南部边缘的合江县为高,总感染率为77.91%,蛔虫47.90%、钩虫43.51%、鞭虫41.65%、蛲虫44.58%;以川西高原的德格县和位于盆地北部边缘的青川县较低。结论10年来部份地区蛔虫、钩虫、鞭虫及带绦虫感染率均有下降趋势,儿童蛲虫感染率有所回升。调查显示,我省肠道蠕虫感染仍十分严重,应积极普及健康教育,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肠道蠕虫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资阳地区人群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虫种感染频度 ,为制定当地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等比例抽样 ;Kato- 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 ;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蚴虫及其它线虫蚴虫 ;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及带绦虫卵 ;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 ;ELISA法检测血清中囊虫及旋毛虫抗体。结果 受检 2 54 4人 ,最大年龄 90岁 ,最小年龄 6个月。阳性 2 2 10例 ,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 86 .87% ,检获寄生虫 14种 ,其中线虫 5种 ,吸虫 1种 ,绦虫1种 ,原虫 7种 ,ELISA法检测 ,旋毛虫阳性 1人。人群感染 1~ 6种虫体频度不等。人群性别感染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各年龄均有感染 ,不同年龄组感染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以 15~ 59岁青壮年为高 ( 92 .37%~ 92 .51% )。结论 该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相当严重 ,受染因素与人群卫生、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受教育程度、卫生意识、饮用水源、职业、年龄、自然条件、种植、施肥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病原学方法共检查10128人,其中男性4902人,女性5226人,2005-2009年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5.01%、34.51%、21.68%、24.49%和23.40%;2005-2009年不同地形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区、川西平原、丘陵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3.51%、40.64%、30.08%、25.80%和35.50%、16.87%、24.70%、16.54%;2005-2009年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20.55%、8.88%,14.51%和7.47%、3.96%、16.72%。5年监测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的轻度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8.60%~94.16%,85.45%~100%和97.75%~100%,平均感染率为26.48%(2682/10128),5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感染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50~54、55~59和6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9.06%、33.74%和32.74%。结论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钩虫感染仍较高,盆周山区及50岁以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农村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10%,活受精蛔虫卵检出率5.50%。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种场所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3.00%、10.00%9、.00%和8.00%。结论四川省农村土壤环境中有蛔虫卵污染,今后防治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以下简称NTM)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和分析NTM的耐药情况,为NTM肺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期间收集的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菌种鉴定,对鉴定为NTM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年间对765个菌株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鉴,确诊为NTM的为79株(10.32%),其中77株对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常用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97.46%,且大多菌株同时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结论 NTM对抗结核药物具极高的耐药性。为此,对可疑肺结核患者应尽可能进行痰分离培养和多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定。研究、探索抗NTM的新药及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