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21篇 |
免费 | 1421篇 |
国内免费 | 4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3篇 |
儿科学 | 278篇 |
妇产科学 | 81篇 |
基础医学 | 996篇 |
口腔科学 | 191篇 |
临床医学 | 3099篇 |
内科学 | 1719篇 |
皮肤病学 | 235篇 |
神经病学 | 301篇 |
特种医学 | 6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87篇 |
综合类 | 6332篇 |
预防医学 | 2883篇 |
眼科学 | 287篇 |
药学 | 2690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2455篇 |
肿瘤学 | 5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325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587篇 |
2021年 | 746篇 |
2020年 | 766篇 |
2019年 | 495篇 |
2018年 | 515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423篇 |
2015年 | 444篇 |
2014年 | 1118篇 |
2013年 | 886篇 |
2012年 | 1165篇 |
2011年 | 1196篇 |
2010年 | 1217篇 |
2009年 | 1202篇 |
2008年 | 1094篇 |
2007年 | 1166篇 |
2006年 | 1122篇 |
2005年 | 1045篇 |
2004年 | 1006篇 |
2003年 | 900篇 |
2002年 | 758篇 |
2001年 | 771篇 |
2000年 | 658篇 |
1999年 | 544篇 |
1998年 | 465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403篇 |
1995年 | 411篇 |
1994年 | 371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214篇 |
1991年 | 181篇 |
1990年 | 177篇 |
1989年 | 192篇 |
1988年 | 159篇 |
1987年 | 133篇 |
1986年 | 117篇 |
1985年 | 113篇 |
1984年 | 105篇 |
1983年 | 103篇 |
1982年 | 89篇 |
1981年 | 73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44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2.
3.
还没到下班时间,就接到他心急火燎的电话:老婆老婆,钟点一到你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哦!可急死我了晚上我得去见几个外商客户,这门面没你撑可不行。我一回到家,他果然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就绪了。我卷起袖子,说:来吧。然后打开了自来水。他是搞公关的,留着一头飘逸的头发.看起来特英俊潇洒,帅是帅呆了,但有一个讨厌的毛病,就是老有头皮屑,这自小就有的毛病可把他折腾得够呛,他从来都不敢穿黑色的衣服,要不然大雪纷飞会毁了他的公众形象的。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特委屈地说,我一天洗两次头也这样啊。可人家还以为我不讲卫生呢!那时我就对他说:不用烦,这三千烦恼丝我承包啦!自从我试着用啤酒给他洗头后,头屑问题竟大大减轻,这下可把他乐得像中奖一样了。啤酒这个妙用是我大学时的导师兼好友艾莉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4.
5.
微创外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5):321-322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整体治疗概念,即以病人治疗后心理和生理上最大限度地康复为外科治疗目标,尽可能减少因手术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MIS蓬勃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前景是广阔美好的。但在MIS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发展的方向及如何发展上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反思,本文就自己的经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郑民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3,2(6):385-387
传统的结直肠癌开腹手术 ,通常术后需住院7- 1 0d ,6周左右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大多为老年患者 ,术后常引起肺部感染 ,常规手术切口又容易受到肠道细菌的污染。1 987年兴起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使外科医师迅速考虑用腹腔镜这一新技术进行胃肠道手术的可能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疼痛轻、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人们从这种手术方式中认识到 ,术后的恢复主要与腹壁的切口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腹腔内所做的手术方式有关 ,所以人们就推断腹腔镜技术用于胃肠道手术也同样会给病人带来相似的术后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7.
8.
9.
打呵欠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高的老年人,当出现频繁呵欠时,应警惕脑中风的发生。大量的临床观察及回顾性调查资料表明,有8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的几天内出现频繁打呵欠现象。而患者及家属往往将此现象误认为是没有休息好所致,万万没有想到,这种现象是大脑严重缺氧而向我们发出的呼救信号。这是因为血管硬化后,造成血管壁弹性减低,血管管腔相对变狭窄,致使单位时间内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