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5年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人大骨节病病情。方法随机抽取6个大骨节病活跃病区县进行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每县调查一个乡,500个成人,并按要求填写调查登记表,统计并分析Ⅰ、Ⅱ、Ⅲ度患病率。结果(1)平均患病率32.10%,其中Ⅰ度患病率17.2%,Ⅱ度患病率10.2%,Ⅲ度患病率4.8%。(2)男性患病率30.2%,女性患病率33.9%。(3)各地区中若尔盖患病率最高,达50%,壤塘、色达、阿坝、旺苍、汉源患病率分别为41.0%,33.3%,30.4%,24.4%,15.8%。(4)青年组、中年组、壮年组、老年组患病率分别为2.9%,12.7%,48.6%,73.3%。结论所调查地区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两个地区属于中等病区外,四个病区为重病区。 相似文献
2.
2005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方法随机抽取6个大骨节病活跃病区县进行儿童右手X线检查和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采集儿童发样及当地主食粮样进行硒含量检测。结果①儿童X线检出率平均4.86%(0.96%~6.93%);②成人大骨节病平均患病率32.10%,其中Ⅰ度患病率17.2%,Ⅱ度患病率10.2%,Ⅲ度患病率4.8%;各地区中若尔盖患病率最高,达50%,壤塘、色达、阿坝、旺苍、汉源患病率分别为41.0%、33.3%、30.4%、24.4%、15.8%;③儿童发硒水平平均为0.270±0.079mg/kg;④粮食硒含量平均为0.0123±0.0102mg/kg。结论所调查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控制或基本控制范围,但仍然有新发,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麻风病回顾性调查,分析色达县旭日、甲学两乡麻风病在高原半农半牧区的流行状况,为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麻风病防治手册》"麻风病疗效判断和临床治愈标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77~2009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7~2009年旭日、甲学两乡累计报告麻风患者16例,年均发现率为0.044/10万。最高年份是1977年,为52.26/10万(15例),最低是2004~2009年,为0,2004~2009年连续6年无麻风现症患者和新发病例,麻风发现率呈稳定下降趋势,2009年底麻风患病率为0。结论:旭1999年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色达县已经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考核验收标准,提示色达县旭日、甲学两乡属于麻风病历史病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要继续做好麻风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包达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东与阿坝州毗邻,南部、西部与炉霍、廿孜、石渠3县相连,北与青海省的果洛州斑玛县接壤。属高原高寒藏族边远山区,以牧业为主,全县平均海拔4120m,县城海拔3898.67m,面积8987.67km^2,人口36167人。为进一步了解包虫病在本县流行情况,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03年10月14~25日,对色达县泥朵乡、克戈乡、康勒乡进行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以及四川。近年的资料显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严重。为了解包虫病在色达县流行情况,于2002年9月20日~10月5日在县城、色柯镇、大则乡开展人群包虫病现状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犬只感染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spp.)的时间规律,以探索更加易行的犬驱虫策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色达的洛若、康勒、色柯、大则和石渠的蒙沙、蒙宜、宜牛7个乡,初始纳入679只犬,使用吡喹酮进行每3个月1次的驱虫,采用ELISA对驱虫前犬粪进行检测。结果 色达4月驱虫后至7月犬只感染率上升为13.25%,7月至9月感染率较低,石渠4月驱虫后至9月犬只感染率较低。两县在9月、12月驱虫后感染率出现显著性上升。结论 色达、石渠主要感染季节为春、冬两季,犬只感染压较大,而色达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应在此季节加强对犬只的驱虫管理,制定更为优化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郑云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1005-1005
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发病与职业、生活习俗有关,因此成为高原牧区影响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我们采用B型超声波(B超)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探讨高原牧区包虫病的诊断。 1.对象与方法:高原牧区农牧民群众以游牧为主,素有 相似文献
8.
色达县歌乐沱乡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7~13岁儿童的调查,分析色达县歌乐沱乡大骨节病在高原半农半牧地区给人群带来的危害,评价大骨节病在该地区的活跃程度,为科学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骨节病防治手册》“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05~2006年抽样调查统计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5年调查儿童106例,临床Ⅰ度以上检出41例,临床检出率为39%,X线检出5例、检出率为5%;2006年调查儿童80例,临床Ⅰ度检出14例,临床检出率为18%,X线检出2例,检出率为3%。结论:按照大骨节病区病情变化特征的分类,分为“活跃病区、相对静止病区和静止病区”的标准,色达县歌乐沱乡大骨节病属于静止病区.提示要继续做好监测和预防大骨节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