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失牙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对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808位76~92岁离退休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以及口腔健康行为认知和全身性疾病的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引起老年人失牙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失牙率为90.83%,失牙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认知度较低,在"人老掉牙是必然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是否定期做口腔检查"3个问题中,认知正确组与不正确组失牙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组失牙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人失牙率高并且口腔健康知晓率普遍偏低。口腔健康知识薄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是口腔健康的重点防治人群,应加强这一特殊群体的口腔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省浏阳市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情况,探讨新鲜水果摄入频率与脑卒中发病关联。 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湖南省浏阳市项目点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和随访获得的脑卒中发病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评估新鲜水果摄入频率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 结果 共57 288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浏阳市仅7.38%的研究对象每周有4 d及以上吃新鲜水果 。男性、家庭年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吸烟、饮酒人群新鲜水果摄入频率较低(P<0.001)。2015—2019年共随访观察到2 720例脑卒中发病。增加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对脑卒中的发病有保护作用,与不吃或极少吃新鲜水果相比,每周有4 d及以上吃新鲜水果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8%(HR=0.72,95%CI:0.61~0.85),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5%(HR=0.75,95%CI:0.60~0.94),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了51%(HR=0.49,95%CI:0.35~0.76)。 结论 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增加能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浏阳市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情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增加居民新鲜水果摄入频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对棕榈酸刺激后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与棕榈酸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PAI-1及凋亡蛋白剪切型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 3)、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建立PAI-1低表达及过表达的心肌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AI-1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AI-1、cleaved-caspase 3及Bax蛋白的表达。确定PAI-1小干扰RNA条件后给予棕榈酸刺激,分为对照组、PAI-1低表达组、棕榈酸组、PAI-1低表达+棕榈酸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caspase 3、Bax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最后,将棕榈酸组细胞给予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分为棕榈酸组、PAI-1低表达+棕榈酸组、Bay11-7082+棕榈酸组、PAI-1低表达+Bay11-7082+棕榈酸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caspase 3及Bax...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中国人群长寿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 排除1938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者, 纳入分析51 870人, 将到达年龄定义为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死亡时的年龄或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年龄, 根据到达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非长寿组(80岁以前死亡)和长寿组(到达年龄≥80岁), 长寿组进一步分组为长寿但死亡、长寿且存活。社会人口学和生活方式信息为2004-2008年基线调查时采集。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联, 以非长寿组为参照组。结果纳入分析的51 870人的基线年龄范围为65~79岁, 经过(10.2±3.5)年的随访, 38 841人长寿, 其中30 354人存活。以男性、农村人群、非在婚者、家庭年收入<10 000元者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参照, 女性、城市人群、在婚者、家庭年收入≥20 000元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长寿且存活的OR值(95%CI)分别为1.68(1.58~1.78)、1.69(1.61~1.78)、1.15(1.10~1.21)、1.44(1.36~1....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性厌食症(AN)是指患者为了达到减肥或者其他因素,出于对体质量增加和身高的关注,在心理暗示作用下,通过饮食和其他手段,故意明显造成饮食失调,进而形成病理性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科领域中"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女性在她们早年社会化过程中,就认为苗条的身材对异性更具有吸引力、个人自我信心指数增高,使事业成功的机会更大,心理暗示作用下致使饮食习惯改变。病理性进食障碍,长期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 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 036和105 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 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BMI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共94 052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将出生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和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的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饥荒前出生组、饥荒期内出生组和饥荒后出生组(对照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饥荒暴露组成年期BMI的回归系数及其95%CI。采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与饥荒暴露交互作用的P值。结果 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仅在女性中发现,与饥荒后出生组相比,饥荒期内出生组成年期BMI较高(β=0.12,95%CI:0.03~0.22)。吸烟、饮酒均对饥荒与BMI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作用均P<0.001),体力活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77)。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尤其是胎儿期经历饥荒的女性成年期BMI较高。因此,保证生命早期营养水平对预防成年后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地区人群肺功能指标水平和气流受限现患率的地区差异。方法 剔除基线调查时肺功能指标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512 495名30~79岁调查对象肺功能指标水平(FEV1和FVC)和气流受限(分别采用GOLD标准和LLN标准进行判断)现患率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地区男性的FEV1(2.66 L)和FVC(3.16 L)均高于女性(1.99 L和2.35 L);河南和哈尔滨人群FEV1和FVC高于其他地区。基于GOLD标准的气流受限现患率:男性(5.13%)高于女性(3.75%);农村人群高于城市(男性:6.32% vs. 3.47%;女性:4.26% vs. 2.97%);四川人群现患率最高(男性为13.34%,女性为10.70%),其次是苏州、河南和湖南。基于LLN标准的气流受限现患率(男性为6.93%,女性为6.29%)略高于GOLD标准,但地区差异近似。结论 CKB的10个地区人群无论在肺功能指标水平和气流受限现患率上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