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化新 谢世宏 李书岐 罗成旺 唐浏英 余陶 唐青 张佳珂 格桑卓玛 斯塔 茶果 嘎路 索郎平措 丹巴仁增 王洪举 尼玛次仁 郁晓峰 卢效信 阎申义 次仁旺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12(2):89-93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1998年全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对人间疫情和宿主动脉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全国HFRS监测点共发病13111例,死亡122例,年发病率为5.45/10万,病死率为0。93%,较1997年(发病12079例),死亡118例,年发经5.21/10万,病死率为0.98%)略有上升。全年共有28个监测点进行了病人血清学核实和(或)漏报调查工作,临床诊断血清学符合率为63.99%,疫情漏报率为0.32%。从宿主动脉监测结果看,监测点在野外共布放鼠夹47219个,捕获各种 相似文献
3.
唐青 阚飙 斗智 赵秀芹 罗成旺 方越 熊远 邱季春 胡静 刘光中 周艳萍 张家驹 李志刚 胡丽娟 王昭孝 武凤兰 李伟 龙清忠 陈润 李世清 王福兴 扈光伟 夏建华 胡美娇 陈化新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4)
用ELISA方法对全国12省部分地区人群共760份血清B19IgG水平进行了调查。283份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2%~90.5%,平均45.6%;病人血清445份,其中表现出与B19感染所致疾病相似症状者(332份)B19IgG阳性率为38.8%,水平高于患其它疾病人群(113份血清,阳性率25.7%,u=2.533,0.02>P>0.01);另外调查孕妇32例,阳性率40.6%。说明微小病毒B19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1991-2006年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探讨新时期疫情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建议。方法收集1991-2006年全国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布鲁氏菌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重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6年全国鼠疫、HFRS、狂犬病、乙脑、钩体病、布病、登革热、疟疾等报告病例1 859 295例,死亡39 028例,发病比例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7%左右降至2%,下降近70%,死亡比例则由50%降至目前的40%左右,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疫情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全球气候变暖、媒介和宿主动物入侵与耐药性、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畜牧养殖业和其相关产品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等因素是目前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监测工作中重点加强预警监测、免疫接种和防制策略的效果评价以及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综合治理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找出符合我国地理特点多样性的不同疫区影响HFRS流行的因素和指标。方法 对1984~2000年全国19个不同HFRS疫区提供的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气象和农业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采用秩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检验,年平均气温与年发病率呈负相关;年平均湿度与年发病率呈正相关;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较高,部分南方监测点的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北方地区的监测点则呈正相关,并且下半年降雨量与同期人群发病率及与全年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与HFRS发病率呈正相关;当月鼠密度、带病毒鼠指数与人群当月发病率、翌月发病率和隔月发病率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上述因素与HFRS疫情的相关性虽有一定的显著性意义但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不宜构建多因素回归方程以进行HFRS疫情的预报预测,但其对HFRS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各地进一步开展HFRS的防制及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1998—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1998-200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8-2007年中国HFRS人间疫情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空间、时间和人群分布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全国HFRS人间疫情的空间分布具有既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病例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湖南、吉林、浙江等省,占全国总发病数的81.76%;HFRS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有春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期,高峰期各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10.00%以上.HFRS人群中,<10岁的病例占0.97%、10~70岁的病例占96.71%、15~60岁的病例占87.32%、≥70岁的病例占2.31%;男、女之比为3:1;从职业构成来看,农民占70.00%,为主要发病人群. 结论 近10年来中国HFRS的三间分布特点可作为HFRS疫苗免疫接种策略的科学依据,建议根据疫区性质,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疫苗类型的选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胡丽娟 王定明 童亦兵 刘铭 黄艳萍 蔡星和 王昭孝 张仁俊 唐朝忠 黄仁托 李昭毅 龚朝阳 王建民 张安均 罗小波 杨明辉 乐午生 陈化新 罗成旺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12(5):382-382
为深入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主要宿主鼠类特点及其带病毒情况 ,自 1996年起在我省HFRS老疫区遵义县后坝乡设点 ,逐月对耕作区和住宅区鼠类密度、种群及其带病毒情况进行了监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方法 每月上旬用夹夜法测定自然状态下鼠密度 ,耕作区和住宅区分别布放 30 0和 10 0夹次以上 ;鼠种鉴定按文献〔1〕 ;同时取鼠肺和鼠血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毒抗原和抗体。1.2 试剂 HFRS病毒 76 - 118株抗原片 ,自制 ;HFRS病毒直接荧光血清和抗鼠IgG荧光血清 ,购于浙江省卫生防疫站。2 结果2 .1 鼠类种… 相似文献
8.
1991至199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总结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1991-1993年进行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结果。继1990年全国HFRS监测点总结后,又取得新成绩,进下不证人间和动物间疫情空间分布的不均稀性和相对稳定性规律;论证了不同类型疫区均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通过动物疫情监测,进一步明我国野外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居民区主要传染为褐家鼠,对其它一些数量较多,带病毒率较高小兽的传染源作用,亦应加强研 相似文献
9.
项目名称 :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 项目来源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项目负责人 :陈化新 (10 2 2 0 6北京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起始时间 :1984~ 2 0 0 0年 为了推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防治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1983年卫生部在合肥市主持召开的流行性出血热专题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座谈会上 ,讨论确定建立 42个全国HFRS监测点 ,1991年调整为 41个 ,先后共建立 48个监测点。建立监测点主要为了及时了解HFRS流行动态和掌握流行规律 ,为制订防治对策 ,指导防治实践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黑河市气象因素、主要宿主鼠密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方法收集黑河市1984-2007年的HFRS病例数据、气象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主要宿主鼠密度(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市前6个月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因素变量与本月HFRS发病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3个月前、4个月前和5个月前(即上季度)的气象因素与本月HFRS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呈正相关;主要宿主鼠密度与HFRS发病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以1个月前、2个月前和3个月前为最高;按照决定系数最大的择优原则建立的回归模型为:Iy/I =-11.359+0.08Ix/Isub6/sub+0.27In/Isub1/sub+0.221In/Isub2/sub +0.175Ix/Isub2/sub (其中:Iy/I代表月发病率,Ix/Isub6/ksub代表4个月前降雨量,In/Isub1/sub代表1个月前宿主鼠密度,In/Isub2/sub代表2个月前主要宿主鼠密度,Ix/Isub2/sub代表3个月前平均相对湿度),模型的决定系数(IR/Isup2/sup)为0.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I=34.703,IP/I=0.000)。结论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表明可以在该地区综合运用气象和宿主鼠的数据进行HFRS流行趋势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