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脊神经阻滞对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性功能正常的下腹部手术患者(志愿受试者),青年组及老年组各8例,分别于脊神经阻滞前后取阴茎海绵体内血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同时分别测量阴茎长度与周径的变化。结果:脊神经阻滞后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明显升高,与阻滞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青年及老年组阴茎海绵体内血浆中NO含量及NOS活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脊神经阻滞前后阴茎长度与周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神经阻滞可以使NO含量、NOS活性升高及阴茎长度与周径增大。脊神经阻滞阻断交感神经,间接兴奋副交感神经,从而促进阴茎的勃起。为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月龄大鼠阴茎组织内细胞凋亡及CO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成年组(8月龄)、老年组(16月龄)和衰老组(24月龄)。取阴茎组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改良双波长法检测CO含量。结果:增龄大鼠阴茎组织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多(成年组:4.38±1.06,老年组:9.38±1.69,衰老组:18.50±1.60),CO含量减少[成年组:(12.19±0.87)nmol/μg,老年组:(7.93±0.63)nmol/μg,衰老组:(5.68±0.62)nmol/μg],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含量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r=-0.889,P<0.01)。结论:增龄大鼠阴茎组织中细胞凋亡与CO含量呈负相关,CO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机制从而参与了雄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性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阴茎海绵体内NOS和内源性CO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A组);高糖高脂饲料饲养4周后从其他40只大鼠中筛选出30只构建成功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成3组:DM大鼠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和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组(D组)。8周及1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各组大鼠阴茎勃起情况。12周后测各组大鼠血浆总Hcy含量及阴茎海绵体内NOS活性和CO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阴茎勃起功能明显降低,阴茎海绵体NOS活性和CO含量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DM大鼠中高Hcy血症发生率为5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中大鼠血浆Hcy浓度显著下降,阴茎勃起功能、阴茎海绵体NOS活性均升高(P<0.01),Hcy与NOS(rA=-0.89,rB=-0.76,rC=-0.91,rD=-0.91)及CO含量(rA=-0.82,rB=-0.77,rC=-0.93,rD=-0.81)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DM大鼠血浆中的高Hcy可能是引起阴茎海绵体NOS活性下降、CO含量下降,进而导致DM ED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胰岛素、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改善DM大鼠的勃起功能,提高阴茎海绵体NOS活性和CO含量。 相似文献
5.
6.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利用腰部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术行输尿管剥脱,术共完成改良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12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7.2岁,男性5例,女性7例;肾盂肿瘤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输尿管上段肿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患侧腰部不适.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有肾盂、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或充盈缺损,直径0.8~2.9 cm,平均约1.8 cm,未见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征象,其中3例输尿管上段肿瘤行输尿管镜检查并活检,均提示移行细胞癌Ⅰ级改变,膀胱镜检未发现下尿路占位性病变.8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4例阴性.术前检查总肾功能及对侧分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盂移 行细胞癌Ⅱ~Ⅲ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Ⅱ级.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21例因S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1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例SAP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血尿淀粉酶等特异性指标、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营养状况及预防感染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等特异性指标恢复快,较快缓解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效地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预防感染的发生,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