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2013年学生贫血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的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各2所,再从每年级抽取1~2个班约40名学生.共纳入分析43 665名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或指血,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经海拔高度调整后计算出贫血率.结果 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36.2±16.4) g/L,贫血率为14.8%,女生(15.3%)高于男生(14.4%),初中生(17.0%)高于小学生(13.7%),西部(16.8%)高于中部(11.7%),食堂供餐(16.6%)高于企业供餐(13.1%)和混合供餐(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9,82.0,214.8,100.6,P值均<0.01).结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率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最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82年与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水果摄入量及其变化特征。方法  以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18 237名与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5 819名6~17岁儿童为对象,分别用称重记账法与3 d 24 h膳食调查法收集儿童食物摄入情况,分析并比较两个年份学龄儿童的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及达到WHO推荐摄入量的情况。结果  学龄儿童蔬菜摄入量从1982年的300.4 g下降到2012年的185.8 g(Z=45.9, P<0.001);学龄儿童水果摄入量由1982年的28.2 g增加到2012年的45.9 g(Z=36.8, P<0.001)。学龄儿童蔬菜水果总摄入量达到WHO推荐量80%及以上的比例由1982年的42.2%下降到2012年的21.6%(χ2 =809.9, P<0.001)。1982年和2012年,男生蔬菜摄入量均高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水果摄入量均为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结论  2012年与1982年相比,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摄入量下降较多,水果摄入量有所增加,2012年与1982年儿童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均不足,建议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儿童蔬菜与水果的消费,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1982年与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和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及变化特征。方法  分析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简称“2012年营养调查”)中参加膳食调查的6~17岁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198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5 d采用家庭食物称重记账法收集,201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3 d采用24 h膳食回顾与3 d家庭油、盐、调味品称重相结合方法收集。结果  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日平均摄入量由(2 216.5±19.0)kcal/d下降至(1 766.4±30.6)kcal/d(t=45.05, P<0.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3.7±0.4)%下降至(55.5±0.6)%(t=102.10, P<0.001);蛋白质供能比由(10.8±0.1)%增加至(12.3±0.2)%(t=-33.40, P<0.001);脂肪供能比由(15.2±0.3)%增加至(33.2±0.5)%(t=-105.22, P<0.001)。脂肪供能比超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上限(30%)的6~17岁儿童比例由1982年的6.1%增加至2012年的59.8%。结论  2012年和1982年相比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水平下降,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引导6~17岁儿童合理饮食,调整城乡6~17岁儿童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饮料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22个省的699个国家试点县,每个省分片选取1~3个县,共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农村的2所小学和2所初中,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7个年级),每个...  相似文献   
7.
殷春杰  甘倩  张倩 《卫生研究》2022,(5):720-724
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不断递增,近视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需有效的措施遏止近视人数的迅猛增长。有研究提示,一些营养素可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如藏红花素、花青素、叶黄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可能对改善近视起积极作用,而过多摄入精制碳水或添加糖可能促进近视的发生或进展。本文综合分析了上述营养素与近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膳食营养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的1 550 969名6~15岁中小学生,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测量身高,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学生缺勤状况变化,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中,在每个县按照供餐模式分层后随即抽取10% ~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收集2012-2017年的每年3-6和9-12月学生出勤信息.结果 2...  相似文献   
10.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血清维生素A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各2所,再从各年级抽取1~2个班的学生,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结果 共测定6~19岁学生11 245名,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36.6±12.7)μg /L.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0.7 μmol/L)为3.2%,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0.7~ 1.05 μmol/L)为29.7%,合计为32.9%.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3.9%)高于初中生(1.8%) (x2=39.16,P<0.01),西部(3.7%)高于中部(2.4%) x2="14.83,P=0.00),而男生(3.2%)与女生(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结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依然存在一定的维生素A缺乏及亚临床缺乏.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