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数据及194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文献共报道23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驻东北地区部队暴发17起,占73.9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队(P<0.01);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共上报暴发疫情12起,流行性出血热1666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驻华北地区部队上报病例最多,为734例,占46.00%(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战士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军官(P<0.05);营区内发病明显多于营区外发病(P<0.05).结论 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总体发病情况趋于平稳,在年龄、地区、发病地点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监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高流行区域驻军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及控制情况。方法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and Health Longevity Study,CLHLS)2014年横断面数据集,探讨血压水平及分布,并开展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和控制情况的调查。结果 共调查4 587名≥ 80岁的高龄老年人,年龄(91.3±7.8)岁,其中,男性1 896名,占总人群的41.3%。2014年我国高龄老年人群SBP为(139.5±22.0)mmHg,DBP水平为(79.6±11.8)mmHg,脉压差平均水平为(60.0±18.7)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56.5%(95% CI:55.1%~58.0%),知晓率为52.2%(95% CI:50.3%~54.1%),控制率为11.5%(95% CI:10.3%~12.5%),知晓者控制率为22.2%(95% CI:19.9%~24.4%)。年龄、性别、BMI、居住地、来源地区与高龄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和控制情况有关。结论 我国≥ 80岁高龄老年人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流行情况与发达国家、我国成年人不同,与年轻老年人结果相差不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控制率较低,年龄、性别、BMI、居住地、来源地区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与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老年人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综合评分对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纳入2015年基线调查及2017年随访调查均完成认知功能状况评定,且基线未患痴呆的2 537名≥60岁的社区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信息(体育锻炼、社会交往、脑力休闲活动、睡眠质量、吸烟状况与饮酒状况)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综合评分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结果 2 537名社区老年人群中,评分5~6分者占28.7%,6项脑认知相关生活方式因子均健康者仅占4.8%。男性与女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因子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评分0~3分组相比,评分4分和5~6分组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OR=0.683,95%CI:0.457~1.019;OR=0.623,95%CI:0.398~0.976;趋势P=0.030)。在女性中,与评分0~3分组相比,评分4分和5~6分组的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OR=0.491,95%CI:0.297~0.812;OR=0.556,95%CI:0.332~0.929;趋势P=0.024)。结论 脑认知相关综合健康生活方式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密切相关,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M(Q1, Q3)为4.16(1.31, 5.04)年, 结局为全因死亡,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 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 AUC为0.61(95%CI:0.57~0.64), 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 再次是BMI、LAP和腰围, AUC分别为0.55、0.55和0.54, 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 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 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 且呈剂量反应关系, 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吸烟状况与相关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2009—2014年的队列数据, 纳入符合标准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4 499名, 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状态、吸烟指数、戒烟年数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结果 4 499名研究对象年龄M(IQR)为70.00(10.00)岁, 其中男性1 814名(40.32%);从不吸烟者、戒烟者和现在吸烟者分别有69.50%(3 127/4 499)、13.20%(594/4 499)和17.30%(778/4 49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后, 以从不吸烟者为参照, 戒烟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6%[HR(95%CI):1.306(1.043~1.636)];现在吸烟者全因、恶性肿瘤和肺癌死亡风险的HR(95%CI)分别增加50.0%[HR(95%CI):1.500(1.199~1.877)]、80.3%[HR(95%CI):1.803(1.226~2.652)]和212.6%[HR(95%CI):3.126(1.626~6.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对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某医学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对象,在《临床流行病学》第1次授课前和最后1次授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授课前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和科研能力需求,以及授课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希望提高的科研能力依次为科研设计(95.2%)、统计分析(95.4%)、结果解释(86.0%)、论文写作(86.2%)。该课讲授完后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于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多个指标,均显示帮助非常大。其中,硕士研究生在开拓科研视野这一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的比例为62.3%;博士研究生多个指标评价帮助非常大,分别为开拓科研视野(69.1%)、改善思维方式(65.4%)、提高科研设计能力(66.3%)、结果解释能力(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无工作经验(OR=1.713,95%CI:1.209~2.428),课前自学(OR=2.048,95%CI:1.151~3.645),课前有意愿提高(O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海南省COVID-19疫情期间三亚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现患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10月,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收治于海南省三亚第二方舱医院的COVID-19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心理状况问卷调查。焦虑及抑郁的判定及严重程度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569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整体检出率分别为14.9%和55.4%,以轻、中度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已婚者、饮酒及存在既往慢性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情绪(均P<0.05)。已婚者、体力劳动者及独居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出现抑郁情绪的风险较低(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内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患病率高,对高风险人群的不良心理状况应依据高危和诱发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