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2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43篇 |
药学 | 2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7-12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高压氧联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细胞因子、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恢复时间(3.69±1.41)d、神经反射恢复时间(3.84±1.55)d及住院时间(15.77±5.01)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核因子-κB(NF-κB)、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F-κB、8-OHD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38.45±4.11)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 相似文献
2.
3.
在当今社会,每年都有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此类事件的层出不穷说明了医院与患者之间还欠缺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而本文就目前普外科护理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展开了探讨,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采用的具体干预措施是界定两组护理人员,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将两组护理人员所看护的患者满意度反馈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反馈情况以及护理质量都要优于对照组,发生不良护理的几率较低。从上述实验结果中并基于普外科的不安全因素前提下本文提出了如下干预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促进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沟通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研究其抑制剂在抗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构建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n=30),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雷帕霉素组(n=15)及UUO组(n=15).雷帕霉素组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1·d-1)至实验结束;UUO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小鼠(n=3),留肾组织进行相关检测.同时,体外实验评估雷帕霉素对TGF-β诱导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活化的干预作用.结果 UUO小鼠肾组织中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阳性]高表达mTOR通路下游效应因子pS6K.雷帕霉素显著抑制pS6K表达及肾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改善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雷帕霉素组小鼠肾皮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 (FS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因子(CTGF)及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 (Col 4A1)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体外实验结果示TGF-β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株( NIH3T3)的mTOR通路显著活化,并大量合成α-SMA.雷帕霉素能够明显抑制mTOR通路活性,降低细胞的纤维化活性.结论 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内的mTOR信号通路高度活化.抑制mTOR通路能够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绵阳地区运用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根据回收的922名灾民回顾性调查表,用Excel录入相关数据后用SPSS17进行行x列X2检验.结果:491名服用中药预防的灾民的皮肤病发病率为3.87%,明显低于未运用中医药预防者(发病率为23.43%);发病前5位的皮肤病依次为:虫咬皮炎、真菌感染、日光性皮炎、湿疹、脓疱疮等,占总发病数的87.5%;治疗曾用中医药预防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未接受中医药预防者(总有效率为61%).结论:地震后受气候、精神因素、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皮肤病发病率高.中医药防治皮肤病可作为震后等自然灾害的重点防治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2日至2016年9月7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10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子宫肌瘤组(457例)和未合并子宫肌瘤组(5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1)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相比,合并子宫肌瘤组的患者绝经年龄晚,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低,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比较,合并子宫肌瘤组中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比例较高、组织分级为G1级的比例较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P<0.05),但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可能有利于减缓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子宫肌瘤是否是子宫内膜样癌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实验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观察组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后评价2组患者胃腔痛、腹胀、反酸或嗳气、纳呆、大便异常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幽门螺杆菌根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脘痛评分(0. 33±0. 05)分、腹胀评分(0. 12±0. 32)分、反酸或嗳气评分(1. 13±0. 05)分、纳呆评分(0. 46±0. 84)分、大便异常评分(0. 35±0. 3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1. 67%)、满意度(96. 67%)、HP根除率(98. 33%)、复发率(1. 67%)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