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10月钦州县沙埠公社某生产队发生一起登革热流行,前已报道。为了探讨病毒血症对本病的诊断及病人管理的意义,以及登革热病毒分型方法,我们进行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I临床及时、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培养出的168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类及耐药性分析,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泌尿系感染菌群及耐药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9.08%)、肺炎克雷伯菌(8.98%)、粪肠球菌(6.6%)、白色假丝酵母菌(5.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1%、59.6%;粪肠球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辟论大肠埃希菌仍然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的细菌率上升;泌尿系真菌感染率增高;临床应及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可使用含有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及MRI结果建立PSA 4~10 ng/ml(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穿刺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212例PSA 4~10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年龄、PSA、f/t值、前列腺体积、MRI结果等临床资料。定义Gleason评分≥3+4分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筛选前列腺穿刺阳性预测指标并建立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分层方案。结果:212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39例(18.4%),csPCa 14例(6.6%),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值分别为(6.82±1.68) ng/ml和(6.82±1.73) ng/ml,f/t值分别为0.14±0.06和0.17±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别为(69.85±8.82)岁和(66.65±7.78)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为(0.18±0.12) ng·ml~(-1)·ml~(-1)和(0.14±0.07) ng·ml~(-1)·ml~(-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SAD依据0.08、0.08~0.15、0.15 ng·ml~(-1)·ml~(-1)分为PSAD分级(PSADD)1~3级,各级阳性率分别为7.7%、12.2%和28.4%,csPCa阳性率分别为0、3.1%和12.5%。PSADD预测前列腺穿刺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与PS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7 vs.0.641,P=0.785)。212例患者中MRI阳性组117例,其中前列腺癌31例(26.5%),csPCa 12例(10.3%);MRI阴性组9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8.4%),csPCa 2例(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及PSADD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PSADD 1级且MRI阴性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PSADD 3级且MRI阳性的患者定义为高危组,其余患者定义为中危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0、11.7%和39.3%,csPCa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7.9%。结论:基于PSAD及MRI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穿刺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 Gleason 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 Gleason 评分及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 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 Gleason 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 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 d 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 d 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控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控尿能力.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微创综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综合其它技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采用MPCNL结合经皮肾造瘘术、ESWL、URL和开放手术等方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73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综合治疗方法、并发症和结石取净率等临床资料。73例患者,男43例,女30例,平均45岁。均为肾铸形结石或多发结石。结果 Ⅰ期治疗结石排净率71.2%(52/73),Ⅱ期治疗排净率61.9%(13/21),结石总排净率89.1%(65/73)。并发症:发热12例(16.4%),术中大出血8例(10.9%),术后继发大出血3例(4.0%),尿外渗7例(9.6%),肾盂,输尿管穿孔3例(4.0%)。平均住院天数17.6d。MPCNL结合ESWL15例(20.5%),开放手术结合MPCNL5例(6.8%),术前结合肾造瘘术治疗28例(38.4%),术中结合URL治疗26例(35.6%)。结论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综合治疗需制定个体化方案,MPCNL结合其它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有利于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提高碎石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1年1月1997年2月,共收治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采用急诊输尿管镜取石或者输尿管镜直视下将结石推回肾盂再择期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法,11例均临床痊愈,疗效满意。认为输尿管镜是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消融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钬激光膀胱肿瘤消融术(HLABT)加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对浅表膀胱肿瘤(pTa、pT1)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04年8月~2008年8月采用TURBT(43例)与HLABT(40例)治疗83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及辅助灌注化疗后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6h内即刻灌注盐酸表柔比星50mg,规范持续灌注1年。常规每3个月行膀胱B超及尿细胞学检查,可疑者行尿道膀胱镜检查,6个月一次膀胱镜检查,随访30(12~42)个月。结果:TURBT与HLABT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3±16.1)min与(38.5±19.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27%(12/43)、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18/43(41.9%)、15/4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3.2%(10/43)和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T与TURBT术后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相当,在手术时间、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分级仍是浅表膀胱肿瘤预后主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主要来自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TURP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5年10月238例TUR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7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59例(纯西医治疗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最大尿流率、术后持续菌尿大于5天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初、尿末疼痛持续时间,A组明显低于B组(P〈0.01),尿液转清时间、术后急迫性尿失禁及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A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TURP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制剂对老年痴呆病人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银杏叶制剂 (EGb)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BSSD、VRT,DS和 RVR等一系列量表对 92例观察对象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痴呆临床前期已有注意力、暂短记忆、计算、阅读理解、空间感知、定向和语言运用等能力减退 ,服用 EGb3个月后认知功能可获改善 ,尤其是注意力、暂短记忆和学习理解能力提高 ,并使部分人达正常标准。结论  EGb明显改善老年痴呆前期人群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的证候调查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病例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自行设计的BPH证候调查表临床小范围试用对证侯分型及证候指标分布规律有较好的概括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试验可构建临床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可为疾病证候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