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对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对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CLECs)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SPARC对CLECs的作用。方法体外条件下用不同浓度SPARC处理CLECs,5鄄鄄2脱溴氧尿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rdUELISA)测定CLECs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RT鄄PCR方法检测CLECs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lnD1、P21Waf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μg水平的SPARC能有效抑制ADPKDCLECs增殖(P<0.01),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10μg/mlSPARC刺激后,ClnD1mRNA水平(3.56±0.54)×104拷贝/百万GAPDH较对照组(7.50±0.99)×104显著减弱,P21WmRNAaf1水平(7.72±0.85)×103较对照组(4.25±1.38)×103显著增强。结论SPARC能够有效抑制CLECs细胞周期的进展。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lnD1、促进P21Waf1的表达,抑制细胞通过G1鄄S期限制点,从而对其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锦州沿海地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83年12月在锦州沿海的兴城县钓鱼台镇丙家村发现首例病人后,迅速沿渤海湾向锦西、兴城、葫芦岛地区蔓延形成暴发,成为辽宁省重发病地区,酿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在中医发病机制上以肝肾阴虚而致肝阳上亢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以心、肾、脑及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为形态学改变,在中医病因学属痰或瘀的致病特征范畴。因此,高血压与并发症的病机相合则为"肝肾阴虚、痰瘀相兼"。从标本兼顾上确立治疗方法则为调肝肾,祛痰瘀。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关于中成药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不足,从而对高血压病起到预防和远期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脑顶核电刺激并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及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FN治疗及Babath疗法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FN并用Babath疗法能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根管疗程的长短因根管有无感染而不同,受感染者疗程校长,根管充填时期也影响疗程。对于非感染根管多主張根管組織在病理学上已形成痂皮时才可充填,即拔髓后2—3日,或經过2—3次治疗后。对于感染根管则主张要达到根管內完全无菌,反应性炎症完全消退,其根管內取出的棉捻要无色无臭,渗出物停止,根管內成干燥状态,即诊无反应,牙齦完全无肿痛压痛,瘘管完全痊愈,此时才可以充填。英美学者认为,經过連续两次培养,結果阴性时才能保証根管无菌;鈴木氏主張4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体液中的浓度及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ADPKD患者血浆、尿液和囊肿液以及正常人血浆和尿液中的SPARC浓度.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PARC mRNA和蛋白在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 ADPKD患者囊液中SPARC浓度为(3628.75±1445.90)ng/ml,显著高于血浆和尿液中的SPARC浓度(P<0.01,P<0.01);ADPKD组尿液中的SPAR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53.16±544.81)比(123.91±28.37)ng/ml,P<0.01],而两组血浆中SPARC浓度无明显差异.在成人ADPKD肾组织中,SPARC主要表达于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扩张的小管和集合系统,ADPKD肾组织中SPARC mRNA水平[(3.61±0.24)×102拷贝/106GAPDH]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72±0.09)×102拷贝/10 6 GAPDH](P<0.01).正常肾组织和多囊肾组织中的SPARC蛋白吸光度与相应的GAPDH吸光度比值分别为44.68%和81.25%.结论 ADPKD患者囊液和尿液中增多的SPARC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扩张的小管和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体液中的浓度及其分泌来源。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ADPKD患者血浆、尿液、囊肿液以及正常人血浆、尿液中的SPARC浓度;采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和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培养液中的SPARC蛋白水平。结果ADPKD患者囊肿液中SPARC浓度为3628.75±1445.90ng/ml,显著高于血浆和尿液中的SPARC浓度(P<0.01);ADPKD组尿液中的SPAR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53.16±544.81ng/mlvs123.91±28.37ng/ml,P<0.01),而两组血浆中SPARC浓度无明显差别。HKC和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均检测到SPARC蛋白表达,光密度检测两种细胞所分泌的SPARC蛋白与相应的GAPDH条带光密度比值分别为35.56%和71.15%。结论ADPKD患者囊液和尿液中增多的SPARC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扩张的小管和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火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白细胞介素-1(IL-1)信号转导通路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Rα(IL-1Rα)含量及IL-1Rα/IL-1β比值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抽签法随机分为火针组32例和毫针组36例,分别予以火针和毫针疗法,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抽取关节腔滑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和IL-1Rα含量,计算IL-1Rα/IL-1β比值,并进行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结果:火针疗法能明显降低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β含量,升高IL-1Rα及IL-1Rα/IL-1β比值,同时能显著降低ISOA评分,其中以治疗后4周较为明显。结论:火针疗法能明显减轻炎症刺激、减轻关节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l信号转导通路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Rα含量及IL-1Rα/IL-1β比值有关,从而达到调整关节软骨合成和分解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