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兴山县居民死因特征,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疾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年均死亡率为349.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8.31/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组死亡构成比为67.26%;死亡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YPLL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死亡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期望寿命为84.94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意外伤害是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2.
于1977~84年对湖北省兴山县进行了并殖吸虫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皮试91,856人,占人口总数的53.7%,结果有9,468人被感染,发病4,623人,平均感染率为10.31%,患病率为5.03%,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29岁感染率构成高达86.45%。病例中有典型游走性包块者占4.0%,非典型患者占96%,嗜酸粒细胞增高占78.9%,患者有吃蟹史占98.28%。螺、蟹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5.62/万、28.48%,保虫宿主感染率为61.76%,虫种为斯氏并殖吸虫。并首次发现湖北小豆螺、圆顶华溪蟹为并殖吸虫新的中间宿主。据本调查证实兴山县为并殖吸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生水感染肺吸虫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在溪蟹自然感染率较高的溪沟取水找囊蚴,并捕捉溪蟹带回实验室混养和单个饲养,每天换水检查囊蚴。取新解剖的囊蚴测量囊蚴的下沉速度。结果检查溪水浑水样、清水样各50份,约200L,未检出囊蚴。在盛蟹的容器沉渣和混养、单个饲养的水样中,均在5d前检出囊蚴,最高在一只单个饲养的溪蟹水样中一次检出囊蚴10个,在一只刚脱下的蟹壳中检到囊蚴一个。测量囊蚴下沉速度为4.285mm/s。分析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坎坷不平的溪底,弯陆而落差较大的急流,囊蚴的密度大于水,下沉速度较快,人们饮生水的方法等表明饮用生溪水感染肺吸虫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极小。结论饮用生溪水感染肺吸虫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很小或没有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7~ 1979年对兴山县肺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平均人群感染率为 10 .31% ,患病率为 5 .0 3% ,第一中间宿主阳性率为 6 5 .6 2 /10万 ,第二中间宿主阳性率为2 8.48%。为了解其防治效果 ,我们于 1995年 6月选择原感染率较高的榛子乡中、小学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调查 皮试液由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 ,皮试阳性者采血分别做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酶标及萤光抗体测定 ,阳性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病人。1.2 第二中间宿主调查 在原阳性率较高的蒋家湾沟捕捉螃蟹 ,逐个解剖水洗沉淀 ,在解剖镜下找囊蚴。1.3 资料…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肺吸虫病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人群中肺吸虫病流行病学情况,提出预防对策及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门诊收集三峡库区肺吸虫病病例,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个地区学生肺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三峡库区湖北和重庆境内有9个县28个乡镇发现有肺吸虫病例,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少年儿童,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生食溪蟹。临床主要表现为皮下游走性包块,儿童患病率为1.38%。结论 三峡库区是肺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应开展有计划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学校应长期开展肺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三峡库区蓄水前后肠道传染病疫情。 方法 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对腹泻病、环境污水、食品、水、海产品,城镇、农村饮用水等进行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采样监测。 结果 监测年共发生乙类肠道传染病3种,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比2000年下降59.02%;丙类传染病2种,发病率为52.39/10万。检测各类样品2085份,检出福氏痢疾杆菌1株,阳性率为0.05%。监测全县各类水源水理化指标合格率为100.00%;细菌指标城镇自来水合格率为100.00%,乡镇及农村合格率为65.00%。 结论 三峡库区兴山县不会因库区蓄水而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改变容易造成传染病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已有这方面的教训。为了保护三峡水库环境卫生,防止水体污染,控制介水传染病和鼠传疾病流行,保障库区下游人群健康,根据《长江三峡水库库底卫生清理技术规范》〔1〕要求,兴山县于2001~2006年对库底二、三期蓄水前实施了卫生清理,并按照要求进行检测和抽样监测,评价清理效果,现将库底卫生清理及效果评价情况,报告如下。1清理对象与方法1.1清理对象分为一般性污染源和传染性污染源。一般性污染源包括:化粪池、粪池、公共厕所、牲畜栏和普通坟墓。传染性污染源包括:传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兴山县农村环境及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新农村卫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全县抽取45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5户为调查对象,制定统一调查表,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结果村80.00%有卫生管理制度;庭院卫生干净占78.65%,一般占20.00%,生活性垃圾随意堆放占51.11%;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7.69%,户卫生厕所占64.00%;村集中式供水占45.89%,水质检测率为14.47%,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45%;户有牲畜栏占94.67%,"四害"较为严重。结论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污染严重,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集中式供水存在二次污染,环境卫生状况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种类、感染率、生态环境。方法在三峡库区兴山县各主要水系的小溪沟捕捉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送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种类,解剖镜检短尾蚴阳性率,在捕捉螺的同时记录、测定孳生溪沟生态环境、海拔、水温、流速、PH、密度等。结果标本经鉴定为1科3属4种,隶属于觿螺科小豆螺属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属拟小豆螺(Sp),拟钉螺属齿拟钉螺,泥泞拟钉螺,其中湖北小豆螺为我国新发现的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共解剖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12192只,阳性80只,阳性率为65.62/万,湖北小豆螺阳性率最高为193.33/万;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泥泞拟钉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小山溪;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和聚集性,主要孳生小山溪在的中、上游,水深5~10 cm,水流缓慢的小水潭或常年滴流不断的滴湿水域的风化石块底面;泥泞拟钉螺、湖北小豆螺最高密度分别达560/?尺2、340/?尺2,结论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为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平均阳性率为65.62/万,海拔、温度、水量、环境为影响螺类孳生繁殖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兴山县1997~2000年疾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摸清三峡大坝建成前后疾病变化 ,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自 1997年以来 ,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三峡坝区、库区疾病监测方案》〔1〕,在建阳坪乡建立疾病监测点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点基本情况建阳坪乡位于兴山县东南部 ,与秭归县接壤 ,辖 12个村 ,9315人 (2 0 0 0年人口数 )。共有医疗机构 12个 ,其中卫生院、卫生所各 1所 ,10个村卫生室 ,医务人员 31人 ,病床31张。2 人口健康状况1997~ 2 0 0 0年共出生人口 2 34人 ,死亡 2 11人 ,出生率为 5 .88‰ ,人口死亡率为 5 .30‰ ,新生儿死亡率为 2 1.37‰ ,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