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932篇 |
免费 | 6472篇 |
国内免费 | 41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43篇 |
儿科学 | 1066篇 |
妇产科学 | 729篇 |
基础医学 | 5683篇 |
口腔科学 | 1634篇 |
临床医学 | 17561篇 |
内科学 | 10716篇 |
皮肤病学 | 1672篇 |
神经病学 | 2897篇 |
特种医学 | 51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4篇 |
外科学 | 9163篇 |
综合类 | 37085篇 |
预防医学 | 13670篇 |
眼科学 | 1296篇 |
药学 | 14134篇 |
210篇 | |
中国医学 | 15354篇 |
肿瘤学 | 34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8篇 |
2023年 | 2663篇 |
2022年 | 2916篇 |
2021年 | 3533篇 |
2020年 | 3012篇 |
2019年 | 2537篇 |
2018年 | 2569篇 |
2017年 | 1601篇 |
2016年 | 2099篇 |
2015年 | 2174篇 |
2014年 | 6387篇 |
2013年 | 4784篇 |
2012年 | 5381篇 |
2011年 | 6014篇 |
2010年 | 5509篇 |
2009年 | 5621篇 |
2008年 | 5449篇 |
2007年 | 5778篇 |
2006年 | 5872篇 |
2005年 | 6022篇 |
2004年 | 5245篇 |
2003年 | 4797篇 |
2002年 | 4145篇 |
2001年 | 4017篇 |
2000年 | 4405篇 |
1999年 | 4249篇 |
1998年 | 3860篇 |
1997年 | 4002篇 |
1996年 | 4032篇 |
1995年 | 3513篇 |
1994年 | 3169篇 |
1993年 | 2366篇 |
1992年 | 2296篇 |
1991年 | 1984篇 |
1990年 | 1654篇 |
1989年 | 1520篇 |
1988年 | 897篇 |
1987年 | 745篇 |
1986年 | 682篇 |
1985年 | 621篇 |
1984年 | 546篇 |
1983年 | 449篇 |
1982年 | 456篇 |
1981年 | 355篇 |
1980年 | 243篇 |
1979年 | 177篇 |
1978年 | 118篇 |
1977年 | 64篇 |
1965年 | 73篇 |
1964年 | 6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检查且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予以检查,对比2种检查结果检出差异。结果 2种检查结果在轻度粘连检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超声检查中度粘连、重度粘连检出率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相比,三维超声检查无粘连检出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呈现检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分别探究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内容与营血之间、流注始末与脏腑经脉气血之间、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走向之间、流注交接与手足末端之间、流注交感与经气产生及流注部位之间、流注规律与根结标本理论之间、流注循行和与五输穴排列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更深层面解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的理论内涵。并阐述了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对针灸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对尺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7年针灸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软件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合计52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DPN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001),在提高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西药相比,针灸对治疗DPN、提高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存在偏倚的可能,仍需试验方法标准、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心力衰竭者68例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实验组。观察经分别行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情况,以及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度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指标情况,缩短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