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6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大出血危重患者的液体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1年8月-2005年7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科收治的36例收容时累计出血量大于5000ml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抗休克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出血期,继续失血量〉100ml/h,血压依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少尿或无尿;第二阶段为稳定期,引流量〈100ml/h,血压依靠小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尿量增加。比较两阶段液体复苏的补液量、补液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3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第一阶段的失血量为(310.3±1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为(7.2±3.3)h,血液制品用量为(181.1±99.9)ml/h,胶体用量为(39.8±4.6)ml/h,与第二阶段[失血量(60.3±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14.3±6.7)h,血液制品用量(31.1±15.6)ml/h;胶体用量(58.8±14.6)ml/h]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6例患者均在约20h达到稳定循环,停用升压药物。平均SICU住院时间(5.5±1.8)d。结论:大出血患者抗休克治疗不同治疗阶段补液成分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应结合病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龙岩市首次发现辛德毕斯病毒感染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是否存在辛德毕斯病毒感染。「方法」于1998年夏、秋季收集龙岩市第一医院病人(病毒性脑炎及病因不明的脑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等具有较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住院病人)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自16例住院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标本中检了1例阳性。「结论」这是首次在我市发现辛德毕斯病人,表明我市存在该病,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胸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疗法,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三阶梯镇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止痛。记录2组患者6 h,12 h,24 h,36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结果手术后患者6 h,12 h,24 h,36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耳穴埋豆能减轻胸腔镜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08-2016-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并选择替格瑞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832例。其中PCI术后3个月内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者89例;严格执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者661例,存在其他漏服情况者82例。选取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的89例(替格瑞洛组)与严格执行DAPT治疗的661例(DAPT组),随访6个月和9个月时分别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6个月时,单替格瑞洛与DAPT组相比降低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血栓事件、心源性再入院等)及卒中的发生2组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与DAPT组的出血事件、MACE事件、卒中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DAPT组相比,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相关性,了解leptin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健康 SD大鼠40R,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组.于造模2、4、6 wk末分批处死动物,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leptin、TGF-α1及α-SMA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组织中leptin、TGF-β1、α-SMA均有微量表达;CCl4注射2wk后,leptin、TGF-β1、α-SMA表达开始增强,2、4、6 wk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leptin与TGF-β1和α-SMA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r=0.668,0.570,均P<0.05).结论:leptin的阳性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leptin可能参与了HSC活化、增殖以及ECM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凋亡信号传导的角度探讨中药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治疗组、大黄素组.以腹腔注射雨蛙肽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后6、24、48、72、96小时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调控基因Bak 和Bax mRNA表达.结果大黄素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后96小时淀粉酶值显著低于未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凋亡调控基因Bak mRNA 的表达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Bax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治疗组.结论大黄素治疗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凋亡调控基因有关,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可能是干预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机制,而与Bak 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7.
在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内皮受损及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始动因素之一,也是其发展和转归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内皮功能与冠心病相关研究的分析来阐述内皮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生发展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观察对象接种“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体苗基础免疫和一年后加强免疫的反应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观察记录各针次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并采集观察对象免疫前及免疫后20d,90d,180d,360d及再加强免疫后20d的6份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定各群抗体滴度,以抗体滴度≥1∶10为阳性判别标准,计算疫苗接种前后各次各群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观察对象均未出现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以复种为多,女性复种后反应比男性更严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免疫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比免疫前有显著的增长,且在免疫后3个月阳转率达高峰为95%以上,一年后维持50%左右,几何平均滴度(GMT)在基础免疫后1个月为1∶:60左右,半年后降为1∶20,一年后为1∶10。再次强化免疫,抗体阳转率迅速上升,高达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上升到1∶100。结论“福建新丙五价”钩体菌体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只要加强钩体病的监测,菌苗的菌型与当地流行菌群吻合并按照规定程序免疫接种,完全可以预防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虫媒病毒(Arbovirus)由吸血昆虫(蚊、蜱、虻、蠓、蛉等)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与动物,病毒在媒介体内繁殖、传代,引发人兽共患病。此类疾病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出血和脑炎,侵犯皮肤、神经系统较多见。虫媒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种类较多,近年备受关注。1950年全球仅发现35种虫媒病毒,2006年达538种。其中130余种可引起人兽共患病(主要为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和布尼亚病毒科),导致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出血热、休克等,严重者可致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