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8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67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30篇 |
内科学 | 180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122篇 |
综合类 | 702篇 |
预防医学 | 178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42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19篇 |
肿瘤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131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姬子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2)
盐酸甲氧毗丁苯(Buflomedil,以下简称BFM)是近年来试用于周围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种新药其商品名有loftyl,loftou,Bufedil和Fonzylane。它是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主要是能改善周围与(或)脑血管病缺血组织的供血,抑制α—肾上腺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非特异的弱的钙拮抗作用以及节省氧的消耗。此药口服后易于吸收,口服后1.5~4h 相似文献
3.
姬子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3(3):F004-F004
<正> 人们已经公认高血压病是中风的主要病因,吸烟是否为中风危险因素,国内外过去一直争论不休,但1988年沃尔夫(Wolf)等报告4255人经25年随访,459人发生中风,确认吸烟是继年龄,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愈多,发生中风愈多,停止吸烟二年,中风即可减少,停止五年,中风发生率即相当于不吸烟者,我国1987年对580万人群心血管流行病调查,亦证明吸 相似文献
4.
自Kelman首次报导用超声乳化技术通过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后 ,小切口手术已逐渐被接受。 1998年 7~ 11月 ,共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所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4 0例 ( 4 4眼 ) ,我们对晶体核硬度较大的白内障采取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 ( 4 4眼 ) ,其中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50~ 85岁 ,平均年龄 69岁 ,老年性白内障 34眼 ,并发性白内障 10眼 ,核硬度分为 5级 ,4 4眼中三级核 6眼 ,四级核 30眼 ,五级核 8眼。术后 3天至 3月检查记录矫正视力与角膜…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效果,并对影响其依从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1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登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现状、停药原因、临床事件,评价其二级预防用药的效果,并对影响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出院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119例患者3个月与6个月及3个月与12个月药物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6个月与出院12个月药物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药、降压药、降糖药在各随访时间点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脂药在各随访时间点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患者出院12个月后抗栓药物依从性方面,高依从性140例(70.70%),低依从性58例(29.30%)。通过本研究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没有医保、收入水平较低、没有按时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对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1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一个楼层实行导管标识管理,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介入导管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制度调整,制定各类导管标识,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要求护士按照导管标识来执行对应的监测和护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的专科护理、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整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介入导管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中实施导管标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推广了标识化管理的意识,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