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卫生服务供给与利用对老年人口健康自评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CLHLS数据,共有3 563名老年人纳入研究。结果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 563名老年人中健康自评为好的占41.6%,一般的占40.5%,差的占17.9%。年龄、生病能否及时就医、是否定期体检、是否具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口健康自评影响显著(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适当加大财政投入,减轻低收入老年人的看病负担;加快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倡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为出生缺陷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年1-5月,选择山西省吕梁山区出生缺陷高发的中阳县和交口县作为出生缺陷高发区,以人口相对集中的河道两侧为采样点,共涉及8个乡镇,79个行政村;选择晋中盆地出生缺陷低发的祁县作为出生缺陷对照区,采样点均匀分布,共涉及6个乡镇,27个行政村.采集距耕地表层10~20cm深的土壤,共采集样品131件.采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1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高发区土壤中元素总量明显高于低发区.与祁县相比,交口县土壤中元素含量偏高的有As、Mo、Pb、Ni、V,含量偏低的元素有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阳县土壤中含量偏高的元素为Sn、Se、Mo、Zn、Sr、Pb、Ni、Fe、V、Ca、Cu、Al,偏低的元素为Mg和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中元素含量(μg/g)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1/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交口县土壤中Mo、Al、As、Ni、Pb、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标准的逐步回归判别方程为:y=-1.321 1.106 Mo-0.509 Al 0.117 As 0.663 Ni-0.429 Pb-0.262 Zn(R2a=0.891);中阳县土壤中Pb、Mg、Ca、Al、Zn元素对病情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1.757 0.441 Pb-0.264Mg 0.309 Ca-0.186Al 0.162Zn (R2a2=0.839).结论 交口县和中阳县土壤中Pb、Mo、Al等含量异常可能是两县出生缺陷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3方面。除去单纯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等风险因子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出生缺陷一般具有地理空间特征。以分析空间定位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的地理信息科学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新的地学研究,从理论和技术方法方面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信息分析,可用于出生缺陷环境因素监测、识别和评估等方面。从地学研究角度对出生缺陷环境风险因素分析,详细阐述国际上出生缺陷的地学研究现状和进展及应用的理论体系,提出有关出生缺陷地学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影响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变化趋势,分离出年龄、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CLHLS(2002—2018)多重队列追踪数据,以Stata16.0软件为工具,运用分层生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慢性病数量对认知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队列对认知水平的变化具有独立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认知水平的城乡、性别差异明显;较年轻出生队列的老年人认知水平较好,认知水平的城乡差异随着队列的年轻化而变大,性别差异在较年轻队列有略微缩小的趋势。结论 影响认知水平因素复杂,认知障碍会增加医疗成本及照护负担,因此需准确把握老年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与作用路径,从而为卫生服务、养老保障、长期医疗照护的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1-2021年江苏省金湖县和盱眙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2011-2021年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应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整体时间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11-2021年金湖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341.3/万)高于盱眙县(212.8/万)。金湖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8.6%,P<0.05),2017-2021年上升迅速(APC=20.4%,P<0.05)。尚未发现盱眙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存在时间趋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母亲和父亲高龄组高于适龄组。金湖县前5位高发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44.4/万)、脐疝(51.2/万)、多指(趾)(28.7/万)、外耳其他畸形(11.6/万)、其他消化系统畸形(8.8/万)。盱眙县前5位高发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74.9/万)、外耳其他畸形(17.8/万)、多指(趾)(16.2万)、脐疝(10.5/万)、腹股沟疝(9.0/万)。结论:2011-2021年金湖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2017-2021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尚未发现盱眙县出生缺陷报告发生率存在时间趋势。两县出生缺陷第1顺位均为先天性心脏病,且金湖县脐疝发生率较高。建议对高龄母亲和高龄父亲应做好孕前、孕期、分娩期的系统保健工作,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孕期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暴露与农村高出生体重(high birth weight,HBW)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从2007-2012年期间山西省平定县出生人口及不良出生结局监测系统随访到204例对照、125例≥4 200 g HBW病例和171例4 000~4 200 g HBW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HBW风险因素。结果 2007-2012年期间,总出生数为18 749人,高出生体重1 177例,发生率为6. 28%。HBW <4 200 g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了父母亲生育年龄、产次后,分娩孕周≥42孕周生育HBW的风险是<42孕周的3. 10倍(95%CI:1. 67~5. 76),生育男孩发生HBW风险是生育女孩的2. 30倍(95%CI:1. 46~3. 63),孕前BMI与HBW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关联; HBW≥4 200 g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了母亲生育年龄、产次后,分娩孕周≥42孕周生育HBW的风险是<42孕周的3. 01倍(95%CI:1. 49~6. 08),母亲孕前BMI≥24生育HBW的风险是BMI <24者的1. 91倍(95%CI:1. 15~3. 16),母亲孕期每周食用豆制品次数为4~7次,生育HBW的风险是每周食用豆制品次数≤1次者的2. 59倍(95%CI:1. 06~6. 32)。结论降低高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可从育龄人群的孕前体重、孕期饮食和分娩孕周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农村化肥施用量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山西省平定县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的出生人口监测数据,随访获得155例早产新生儿,从同时期出生、无任何体表缺陷、孕周≥37周、正常出生体重(2 500~4 000 g)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2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索早产发生风险与母亲孕期化肥暴露之间的关联及多种暴露因素对早产风险的贡献。结果  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暴露于村级化肥施用量≥100 t的妇女早产发生风险大于村级化肥施用量<50 t的妇女(aOR=2.51, 95% CI:1.23~5.12);妇女家庭施用磷肥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OR=2.54, 95% CI:1.23~5.2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村级化肥施用量是对妇女早产发生风险贡献较大的环境因素。结论  妇女孕期暴露于化肥,特别是磷肥与早产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建议农村妇女孕期尽量避免暴露于化肥施用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病理解剖学诊断分析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死胎死产病因及孕周的分布特点,为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诊断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由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收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间160例死胎死产病例,由儿科病理学专家进行尸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建立数据库,将病理检查发现的出生缺陷按照国际疾病ICD-10编码分类,同时将不同部位出生缺陷按照不同孕周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160例死亡病例中确诊为出生缺陷的病例占84.4%(135/160),无出生缺陷的病例占15.6%(25/160);②孕周<20、20周~和28周~中有出生缺陷的病例占全部尸检病例的比例分别为6.3%(10/160)、26.9%(43/160)和51.3%(82/160);③单发体表和单发内脏畸形共占28.2%(38/135),多发体表、多发内脏及二者合并畸形占71.9%(97/135);孕28周前死亡的病例中有内脏畸形的占11.9%(19/160),孕28周~死亡的病例中有内脏畸的占45.0%(72/160);④神经管畸形仍然是死胎死产的主要死因,占36.3%(58/160),其他非致死性出生缺陷的死因包括弥漫性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其中28.1%(45/160)死于孕28周后. 结论 对死胎死产病例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降低部分内脏畸形漏报率,为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维生素D缺乏风险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7—2010年,在河南省4个县开展育龄妇女围孕期风险因素暴露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建立育龄妇女孕前风险因素暴露的前瞻性队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弓形虫抗体。2016年随访到有妊娠结局的妇女1151例,并测量该人群孕前血清标本中的维生素D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验维生素D缺乏风险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联。结果河南省育龄妇女维生素D缺乏率为61.5%(95%CI 59.2%~64.9%),弓形虫感染阳性率为9.6%(95%CI 7.9%~11.4%),其中IgG阳性、IgM阳性和两者均阳性者分别为7.6%、2.3%和0.3%。调整妇女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食用禽蛋类和奶制品后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妇女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是未感染妇女的1.75倍(95%CI 1.11~2.77)。结论育龄妇女孕前感染弓形虫与其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访问的10501名老年人的调查信息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人群至2014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类高发慢性病及慢性病患病数目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ADL的影响。结果与不患任何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较,患高血压可增加各个年龄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65~74岁组增加43%(HR=1.43,95%CI:1.14~1.79),75~89岁组增加21%(HR=1.21,95%CI:1.02~1.43),90~105岁组增加20%(HR=1.20,95%CI:1.02~1.43);患糖尿病使65~74岁组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增加102%(HR=2.02,95%CI:1.29~3.17),患脑血管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79%(HR=1.79,95%CI:1.24~2.58);在整个老年群体中,患1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2~1.25),患≥2种慢性病使ADL受损风险增加25%(HR=1.25,95%CI:1.13~1.40);患≥2种慢性病使65~74、75~89岁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分别增加50%(HR=1.50,95%CI:1.21~1.87)、17%(HR=1.17,95%CI:1.01~1.38)。结论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65~74岁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多种慢性病共患均可增加其ADL受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