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与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才兼备的新型医学人才.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除了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外,还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因此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德教育.对这门课一般人会认为应是思想政治部门(包括德育教研室)的事,也是临床学科与实习阶段的事.然而医科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是公共课与基础课,医德教育究竟应从基础课开始?还是等到上临床课时才去抓?是由部分人去搞还是由众人去齐抓共管?这是需要有明确的回答.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与发展市场经济新阶段,更需要去探索与总结.我…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概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前言广州管圆线虫由陈心陶于1935年报告首次发现于广州家鼠肺部,当时定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nsis),1937年Yokogawa 也在台湾省鼠体内发现本虫,作为新种定名为鼠血圆线虫(Hemostrongy-lus ratti)。1946年 Dougherty 发现上述两种线虫是同物异名,并将其放在管圆线虫属(genus Angiostrongylus),定名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本虫是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相似文献
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抗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5.
6.
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浩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10(3):227-228
This paper reported on the results of detection of serum antibodies in rats with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nfection by immunoenzyme staining of adult frozen section. The positive rates of serum antibodies in rats 2 and 4 weeks after infection were 80% and 93.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healthy control rats was negative. 相似文献
7.
8.
土源性蠕虫卵通常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年。在土壤中虫卵的存活是依赖于有特殊抵抗能力的卵壳。但是有些因素对卵壳有不利的影响。Nagasava 等(1956)企图证明生活在土壤中的蛔虫卵上微生物的有害影响而没有成功。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已观察到杀卵性真菌对蛔虫卵的攻击(Ly8ck,1963,1966,1968,1975)。真菌的杀卵的活力,可通过加入大量活的蛔虫卵于取自3~10厘米深的潮湿的泥样而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1979~1982年在广州市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及转续宿主感染情况调查的结果:褐家鼠、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双线嗜粘液蛞蝓、黑眶蟾蜍的感染率分别为2.8%(29/1037)、24.76%(157/634)、2.66%(5/188)、4.49%(11/245)、5.79%(18/311)、9.52%(2/21)。幼虫在褐云玛瑙螺体内分布如下:71.1%在肺脏,15.23%在肾脏,7.41%在消化道,4.6%在肌肉,1.66%在肝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