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采用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LTHA)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16例16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6~71岁(平均45岁)。首次骨折治疗:非手术6例(非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手术组)。LTHA术前诊断:创伤性关节炎(PA)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NFH)5例,PA合并股骨头脱位5例。伤后至LTHA的时间为4个月~20年。假体选择与固定:采用陶瓷-陶瓷假体9例(陶瓷组),金属-聚乙烯臼假体7例(金属-聚乙烯组)。全部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结果无感染、脱位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臼杯覆盖固定以及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优良。随访2~10年(平均6年)后,优12例,良2例,尚可2例(因原合并坐骨神经伤未恢复),至今无1例假体翻修或需要翻修治疗。结论①LTHA是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②髋臼骨折经手术治疗失败后的LTHA,由于广泛瘢痕、异位骨化、以及内固定阻挡等原因,手术难度显著大于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③采用非骨水泥固定以及采用界面耐磨损材料假体是改善LTHA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行DHS内固定术,术中在股骨颈压力侧加入支撑钉。结果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周。无髋内翻及钉板松动、断裂或脱钉。功能恢复程度及患者满意度评级:优45例,良16例。结论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中,股骨颈动力髋螺钉下方至股骨距之间置入支撑钉可有效防止髋内翻或螺钉滑脱等并发症,弥补DHS的缺点和不足,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肥胖可使脊柱尤其是腰椎退化,随着肥胖发病率的增加,肥胖患者发生腰椎外科的手术日益增多,有关的研究表明,肥胖可能增加腰椎融合的并发症,尤其是伤口感染。目的:分析肥胖是否改变接受腰椎融合患者并发症的概率。方法:纳入行腰椎单节段融合的患者(包括正常体质量和肥胖患者)268例为样本,将腰椎融合了分为两种类型:前路腰椎融合和后路腰椎融合,用切除自体的髂前上棘的松质骨行椎间植骨,美敦力枢法模的钛棒固定,探查硬膜前方无碎骨屑后移,切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腰椎融合后预防感染对症治疗,分别就患者的不同并发症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268例中104名为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包括有心脏、肾、肺、伤口并发症等,以伤口并发症和肺部并发症为主,与正常体质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后路方式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肥胖增加了腰椎融合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但在前后路腰椎不同融合方法中对患者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5S5对体外培养的鼠鼻中隔软骨细胞成骨分化的目的基因活化诱导作用。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孕21 d SD大鼠鼻中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培养基中放入45S5 1 mg/mL)和空白对照组。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至5、9、15、20 d取材,RT-PCR检测Run X2和CollagenX的mRNA的表达;8、12、15、18 d取材分光比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结果45S5诱导培养下第9天的Run X2及第20天的type X collage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第10、15天ALP的分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5S5可促进体外培养的鼠鼻中隔软骨细胞增值及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动力髁(髋)螺钉钢板[DCS(DHS) ]在治疗股骨远端、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中的微创定点定向方法。方法 对2 0 6例成人股骨远端或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行切开复位,DCS或DHS内固定术。结合局部解剖的形态学分析和X线表现,归纳拉力螺纹钉的定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9~36月,平均18月,总有效率93.7% ;术中定位导针的放置方法归纳为:“3.2 .1”定点法和“3线”定向法。结论 DCS(DHS)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熟悉股骨远端、股骨粗隆间、粗隆下的解剖形态比单纯在X线照射下放置定位导针更有积极意义;结合术前的X线片测量和术中实际情况,微创定点定向法有利于增加手术的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痛为主诉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症状和骨密度(BMD)改善情况。结果:116例治疗达到1a,其中104例纯药物综合治疗,12例因脊柱病理性骨折转骨科微创治疗,术后继续药物综合治疗。用药3个月后BMD与用药前比较无差异(P>0.05),用药6个月和12个月BMD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3个月患者的自觉症状(骨痛)改善明显(总疗效83%),而BMD改变的总疗效不满意(分别为64%、55%、70%)。6个月后BMD才出现较为满意的总疗效(约80%),12个月后达到十分满意的疗效(97%以上)。结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首选激素替代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远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传统的自体骨、异种骨、人源冻干骨、同种异体骨、冻干小牛骨等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和普遍应用的限制,因而寻求人造骨移植替代材料十分迫切,生物活性玻璃是此研究下的产物之一,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生物活性玻璃的进展情况,以达到对此材料的完整认识。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 Online系列医学资源(包括Ovid Col-lection、BP、LW W期刊、M edline、BM A)1966-01/2005-08和ElsevierSDOS电子期刊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im plant,bioglass,osteoblast,bone resto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生物活性玻璃,成骨细胞,骨移植,骨修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 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6篇相关文献,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6篇文献为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从生物活性玻璃在组织-材料界面反应、对成骨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激活基因等促进骨修复方面进行综述,其成份的变化对活性作用影响、应用研究及前景作简单介绍。结论:生物玻璃存在脆性大、抗弯强度小等不足之处,从调节玻璃组分、改善玻璃制备工艺及多种材料复合等方面能够提高生物玻璃的性能。如果能以低廉的成本合成临床所需的各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将极大改善临床骨移植物不足的现状。提示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良好的促骨生长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改良安装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同时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负压吸引下灌注骨水泥的改良安装方法行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1周”患者扶拐下床,6周后脱离拐杖,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91.3±6.2)分,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93.6±5.5)分,复查X线片无骨水泥松动迹象。结论负压灌注骨水泥可以避免骨水泥向血管内的流注,在骨水泥凝固成团期髓腔加压可使骨水泥嵌合充分而安全,减少了用骨水泥枪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髓腔残留空气的混入,同时节省了材料费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