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94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182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5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1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在M M P-1(M M P1)编码基因的启动子中常见的鸟嘌呤插入-缺失多态性被认为有可能是卵巢癌基因。本研究调查研究多位卵巢癌患者,旨在探讨这种常见的多态性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方法:采用PCR检测151例高加索裔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M M P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对检测结果与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M M P1多态性与肿瘤分期(P=1.0,O R1.08)、受累淋巴结(P=1.0,OR0.8)、肿瘤分级(P=0.2,OR0.5)及确诊时患者年龄(P=1.0,OR1.04)无相关性。此外,除了临床上已经确立的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晚期外阴癌侵及肛门括约肌和(或)尿道时,是否可采用顺铂加5-氟尿嘧啶的新辅助化疗以保留这些结构。方法:14例1997—2003年肛门括约肌和(或)尿道受累的晚期外阴癌患者接受了3~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试保留这些盆腔结构,而避免行盆腔廓清术。3个疗程后,行根治性外阴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BRCA1和BRCA2携带者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时诊断隐匿性癌的可能性,并明确这些病变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本文对1992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间在多伦多大学健康工作网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的159例BRCA1和BRCA2女性携带者的情况进行描述。结果:病理检查时发现隐匿性癌7例(4.4%)。所检159例患者中无1例在手术前或手术时有卵巢癌的临床体征或症状。手术中只有2例癌症肉眼可见。94例BRCA1携带者中有6例(6.4%)发现有隐匿性癌,而65例BRCA2携带者中只有1例(1.5%)发现有隐匿性癌。7例隐匿性癌中有3例发生在输卵管而非卵巢。…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米诺环素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笔者科室就诊的74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米诺环素治疗,疗程均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咀嚼功能、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不良反应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消除及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齿坚固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牙槽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菌群失调、消化道反应、肾损害、肝损害、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奥美拉唑联合米诺环素用于牙周病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牙周指数及咀嚼功能,有助于改善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子宫内膜癌Ⅲa期患者的预后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88~ 2 0 0 1年在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Ⅰ期、Ⅲ期患者共 1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共分为四组 :第一组为Ⅰ期患者 ,共134例 ;第二组为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的子宫内膜癌Ⅲa期患者 ,共 2 3例 ;第三组为伴有浆膜浸润或附件转移的子宫内膜癌Ⅲa期患者 ,共 16例 ;第四组为子宫内膜癌Ⅲb期 Ⅲc期患者 ,共 18例。采用Kaplan -Meier法对四组的平均生存时间进行计算 ,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③第三组与第四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尽管腹腔细胞学阳性、浆膜浸润及附件转移均被定为子宫内膜癌Ⅲa期 ,但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其预后明显好于伴有浆膜层浸润或附件转移者。对她们应采取不同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 ~ 63岁,中位数46岁;术后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惠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均骨性愈合.肘关节屈曲95°~ 140°(中位数125°),伸直0°~45°(中位数15°);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能维持肱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惠肘功能恢复满意,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推广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采用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组(Stoppa组)32例和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组(对照组)31例,评价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opp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减少(P<0.05),骨折复位质量优者所占比例高(P<0.05),临床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是治疗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具有手术视野显露充分、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解剖复位率高和临床功能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