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5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失独者人群的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者841名和对照组人群674名,比较两组人群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和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失独者组与对照组人群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独年限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文化程度低、有躯体疾病和收入水平分组居中的失独者患轻至中度抑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收入水平低、年龄在60岁及以下和文化水平高的失独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比例相对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失独者抑郁发病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与其人口学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脂联素对高糖刺激下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单核趋化蛋白-1(MCP-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NRK-52E细胞,分5组(每组4个样本,此实验重复4次):A组:含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对照组;B组: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组;C组:含30 nmol/L葡萄糖培养基+1 mg/L脂联素组;D组: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5 mg/L脂联素组;E组: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基+10 mg/L脂联素组.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榆测比较各组细胞MCP-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A组细胞MCP-1 mRNA表达量为0.247±0.005,B组为0.691±0.009,显著高于A组(t=72.03,P<0.01);C组为0.425±0.013,显著高于A组(t=46.31,P<0.05);D组为0.307±0.012,与A组相近(t=73.24,P>0.05);E组为0.253±0.011,与A组无差异.不同浓度脂联素各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5,P<0.05).A组MCP-1蛋白表达量为10.25±0.03,B组为58.47±0.02,显著高于A组(t=35.21,P<0.01);C组为35.86±0.05,较B组显著下降(t=48.26.21,P<0.05);D组为25.63±0.06,较B组显著下降(t=32.34,P<0.01);E组为21.53±0.03,较B组显著下降(t=42.26,P<0.05),但高于A组(t=64.28,P<0.01).不同浓度脂联素各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53.15,P<0.05).结论 脂联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环境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 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血清蛋白质组与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乳腺癌诊断方法。方法 用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对7份正常人与14份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差异蛋白和代谢组模式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5呈高表达状态,尿中乳清酸核苷、1-甲酰化腺苷、S-腺苷-L-蛋氨酸及N^2-甲酰化鸟苷等4种核苷代谢物组成模式异常。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液内化学物质与正常人相比具有特异性模式差异。经肿瘤蛋白质组与代谢物组协同研究,有望建立肿瘤早期诊断新方法,进行肿瘤发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V抑制剂西地那非对肺循环血流增多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和离体肺动脉环舒张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①分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20只和手术组20只,手术组制作颈部动静脉分流动物模型,10周后伪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空白对照组、西地那非组;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西地那非组和空白对照组。②给药:西地那非组经颈静脉注入盐酸西地那非25mg/kg,空白对照组经颈静脉注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检测各项指标:随后测颈总动脉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房血气,右心室肥厚指数;取各组肺动脉段,做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和硝酸甘油1μmol/L舒张功能的测定,西地那非组测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时预加盐酸西地那非。
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组与伪手术组相比动静脉分流后复制了肺高压模型,引起了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升高,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最大舒张百分比减少,分别为(87.2&;#177;15.5)%和(43.8&;#177;9.6)%,(P〈0.01)。②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相比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变化;手术西地那非组与手术空白对照组相比,升高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下降,并使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舒张最大舒张百分比明显增加,分别为(31&;#177;6.8)%和(17.4&;#177;5.3)%,(P〈0.01);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可见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无明显差异,手术空白对照组舒张百分比最小,并且与各组比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西地那非组舒张百分比较手术空白对照组增加。
结论:磷酸二酯酶V抑制剂西地那非可降低动静脉分流肺高压动物模型的肺动脉压和部分恢复内皮依赖血管舒张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Ⅴ抑制剂西地那非对肺循环血流增多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和离体肺动脉环舒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①分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20只和手术组20只,手术组制作颈部动静脉分流动物模型,10周后伪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空白对照组、西地那非组;手术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西地那非组和空白对照组.②给药西地那非组经颈静脉注入盐酸西地那非25 mg/kg,空白对照组经颈静脉注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检测各项指标随后测颈总动脉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房血气,右心室肥厚指数;取各组肺动脉段,做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和硝酸甘油1μmol/L舒张功能的测定,西地那非组测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时预加盐酸西地那非.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组与伪手术组相比动静脉分流后复制了肺高压模型,引起了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升高,游离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最大舒张百分比减少,分别为(87.2±15.5)%和(43.8±9.6)%,(P<0.01).②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相比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变化;手术西地那非组与手术空白对照组相比,升高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下降,并使对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舒张最大舒张百分比明显增加,分别为(31±6.8)%和(17.4±5.3)%,(P<0.01);肺动脉环对乙酰胆碱浓度反应曲线可见伪手术空白对照组与伪手术西地那非组无明显差异,手术空白对照组舒张百分比最小,并且与各组比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术西地那非组舒张百分比较手术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磷酸二酯酶Ⅴ抑制剂西地那非可降低动静脉分流肺高压动物模型的肺动脉压和部分恢复内皮依赖血管舒张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分别联合腰骶丛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择期接受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切皮、假体植入中及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及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记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较平稳,总体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诱导前后血压变化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诱导后及假体植入过程中血压变化较前一时点明显(P〈0.05);术毕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苏醒迅速,拔除喉罩早;两组患者POCD发生情况:术后1d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分别发生POCD5例(17%)和3例(10%),第3~7天患者认知功能均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用七氟醚吸人与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麻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贯叶连翘合剂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5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贯叶连翘合剂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给35例PMTS患者服用贯叶连翘合剂水煎剂,与20例服用安宫黄体酮、溴隐亭等西药的PMTS患者比较,观察临床症状及PRL、P、E指标和E/P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该病获得良好效果,有效率达9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常见症状经前烦躁、经前口疮、经前发热、经前失眠等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内分泌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治疗组降低雌激素水平、雌/孕比指明显优于对照组(P分别<0.001和<0.05).结论提示该方法FMIS内分泌失调的调节和症状的改善,较之对该病使用性激素、镇静剂、利尿剂及维生素等西药的作用更好,更全面. 相似文献
9.
背景 酒精使用障碍(AUD)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对于重度AUD,需早期快速识别并及时妥善处理,以避免不可逆的伤害发生。目前,对AUD严重程度的评估主要基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精神检查,关于AUD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有限。目的 分析AU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评估AU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UD诊断标准的1 358例首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330)和重度组(n=1 028)。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样本中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在测试集样本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U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组居住地在城市(χ2=7.804)、农民(χ2=17.991)、饮酒频率高于1~2次/天(χ2=35.267)的比例更高,初次饮酒年龄更大(t=-3.858),合并躯体疾病数量更多(Z=-22.782),γ-谷氨酰胺转移酶(χ2=259.940)和总胆红素异常(χ2=148.552)的比例更高(P均<0.01)。在训练集中进行的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农民(OR=2.024,95% CI:1.352~3.029)、初次饮酒年龄较大(OR=1.075,95% CI:1.025~1.129)、用餐时间外也饮酒(OR=3.988,95% CI:2.408~6.606)、总胆红素水平异常(OR=1.034,95% CI:1.000~1.069)、合并更多的躯体疾病(OR=4.386,95% CI:2.636~7.298)是AUD更严重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在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结论 在精神专科医院中,农民、初次饮酒年龄较大、用餐时间外也饮酒、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合并更多的躯体疾病可能是重度AU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临床盲目扩大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适应症的问题,积极落实国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皮试痛苦,规范、合理地皮试。方法 分析我院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的现状,运用PDCA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等环节,对不合理皮试进行专项整治。结果 通过PDCA循环法,这两类抗菌药不合理皮试的情况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头孢菌素类皮试率由67.53%降至45.98%,其中,头孢唑肟的下降幅度最高,达43%。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前均采用了皮试,正确选用青霉素皮试的比率明显提高,由31.72%提高至76.80%。结论 运用PDCA管理模式在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显著减少不合理皮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