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48篇 |
内科学 | 2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01篇 |
预防医学 | 26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5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建国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我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70年代以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出现稳步的下降趋势。在我国各种原因造成死亡的构成比中,急性传染病和结核病的死因位次不断下降。根据我国部分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统计,1957年急性传 相似文献
2.
1 流行病学1 1 传染源 现有资料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处于症状明显期患者的传染性较强,特别是病情严重或是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病人,通常在发病的第二周,被认为最具传播力。尚无证据表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但极少数病人前驱期具有传染性。目前在已治愈出院的病人中,未发现具有传染性。传播力变异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超级传播现象,即一位患者感染了许多人。具有肝脏、肾脏、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年老体弱病人容易成为超级传播者。造成超级传播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与是否及时鉴别与隔离感染者有关,也… 相似文献
4.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后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再次出现心悸,拟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但体表心电图筛查不通过,改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导致QRS-T波形态改变,从而影响S-ICD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及器官衰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有效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深圳市生殖道感染相关求医保健行为和医疗服务状况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不同特征人口生殖道感染相关的保健、求医行为和服务状况,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为个人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观察和假扮病人。结果当地已婚育龄妇女和性服务者(CSW)深信阴道冲洗具有防病作用,并广泛使用;流动人口和CSW会首选私人诊所就医,他们不掌握区分有牌诊所和无牌诊所的技巧;性伴通知实施障碍较多;私人诊所存在医源性感染隐患。结论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要充分考虑私人诊所与医源性感染问题,考虑脆弱人群的求医行为和过度阴道冲洗问题,同时关注性伴通知实施中的阻力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为改进棘球蚴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19.0和Epi info3.5软件,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6-2011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累计报告病例8 939例,累计患病率818.7/10万,其中牧民占88.9%(7 949/8 939);全州18个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乡镇占总乡镇的66.8%(217/325),以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为主,石渠、色达2个牧业县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4.3%(7 535/8 939);最小年龄1岁,最大99岁,平均年龄41岁,20-60年龄组占84.3%(7 534/8 939);男女性别比为1∶1.1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2011年儿童血清学阳性率3.0%(126/4 231)及牲畜内脏棘球蚴病阳性率11.1%(496/4 465)较2007年4.2%(395/9 413)、13.9%(906/6 496)均有所下降(P<0.01),2011年犬粪抗原阳性率21.9%(3 532/16 099)与2007年阳性率21.8%(826/3 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甘孜州的棘球蚴病流行依然严重,须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控力度,以减轻和遏制棘球蚴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AN)大鼠自噬体在不同病理时期的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分布及其与大鼠肾脏疾病进展、肾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于鼠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与实验组(于鼠尾静脉注入阿霉素6. 5 mg/kg),两组各20只。密切监测并比较两组大鼠15 d、30 d、45 d、60 d时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大鼠足细胞结构和自噬体的形成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Ⅰ及LC3-Ⅱ在两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对三种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第15天时血清Alb明显降低,24 h UPQ显著增高,第30天时TC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实验组第30天时血清BUN和SCr出现轻度增高,第45天时肾功能损伤加重,且出现进行性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可见早期由微小病变肾病逐渐进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早期存在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器(如溶酶体等)分布和形态异常改变,足突增宽且出现弥漫性融合的现象,晚期观察可见足突消失和核固缩现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大鼠肾组织自噬能力较差,但在实验组中,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大鼠自噬能力进一步提高,且保持在较高水平。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所示,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实验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随着AN病情程度的进展,大鼠肾功能损伤加重,且出现进行性加重,同时自噬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自噬在AN大鼠肾组织损伤和蛋白尿的产生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且与AN大鼠肾脏疾病进展程度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在伴发腹膜炎情况下腹腔透出液(PDE)中白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变化及意义,对17例伴发腹膜炎的CAPD患者进行了从炎症发作至消退(对照)连续10日的随访.结果显示,在炎症发作当日,PDE中IL-1β,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均明显升高(112.8±23.40vs13.3±3.42pg/ml、370.5±52.37vs121.5±42.31ng/ml、378.9±21.66vs40.3±11.78ng/ml,P<0.01).IL-1β于第2日迅速下降至23.9±4.56pg/ml,第2日后与对照无差异(P<0.05).TXB2与6-keto-PGF1α于第2~4日逐渐下降,至第5日以后与对照无差异(P>0.05),其变化过程与腹膜炎的恢复基本同步.提示IL-1β的介导CAPD患者腹膜急性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而前列腺素的延迟恢复可能与腹膜的炎症防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