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某成年集体的107名HBV标志均阴性成人,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在首剂接种后7,12,36个月采血查抗—HBs(固相放免法),阳性率分别为94.4%、80.4%与75.7%,其中S/N值>10者占72.3%。但是40岁以上的接种者的抗HBs应答率低于40岁以下者,分别为82.4%与96.7%,S/N值>10者分别为11.8%与78.9%。三年间,有一名接种者HBsAg阳转。同时有124名HBV阴性成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HBV-DNA分子杂交技术对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及食具表面的HB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病人唾液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5%及7.0%。HBsAg携带者的食具及饮食店公用食具表面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5%和0.6%。健康人群中,大学生和饮食行业服务人员唾液隐血阳性率分别为23.3%及26.2%。本文认为HBV有可能借被唾液污染的食具经破损的口腔粘膜或牙龈侵入机体。  相似文献   
3.
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AsC),指 HBsAg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的症状、体征、血清转氨酶基本正常的慢性 HBV 感染者。我国是 HBV感染高发地区,慢性 HBsAg 携带率约占10~15%,全国可能有 AsC 1~1.5亿人。如此众多的 AsC 作为传染源,无疑对周围人群威胁是很大的,诸如母婴感染、医源性传播、血液及血制品管理,幼托保健等  相似文献   
4.
对穴一词,散见于历代中医针灸著作之中,余受近代已故名医施今墨老师对药的启示,在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二穴配伍使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类成分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其光学特征及官能团信息,利用小鼠肝脏出血实验评价其止血效果,进一步检测凝血4项参数和血小板(PLT)的数量来研究其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TEM结果显示,葶苈子炭袋内透析液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NCs)。小鼠肝脏出血实验结果表明, 250℃、300℃和350℃制备的DSC-NCs都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出血时间,其中,以350℃制备的DSC-NCs效果最好。此外,各温度制备的DSC-NCs也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值、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值和PLT值。综上, DSC-NCs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这可能与激活外源凝血系统、提高FIB值及PLT含量有关,这为探索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6.
7.
广州某机关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某机关驻穗市区,工作人员乡长期居住在广州市属各区,每年均有少数人因患乙型肝炎住院治疗。调查856人,均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HBsAg的S/N值>5.0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荆防颗粒对马兜铃酸I致小鼠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4、8、16 g/kg)组,各给药组连续7 d ig相应药物,第5天给药2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p马兜铃酸I(10 mg/kg),连续3 d,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E)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小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ELISA检测小鼠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双微体扩增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p5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BUN和CR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脏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肾组织MCP-1、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及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肾脏细胞出现氧化应激损伤;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P<0.01),促凋亡因子p5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Akt、MDm2和Bcl-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1)。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组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氧化应激,上调肾组织Akt、MDm2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肾组织p53和Bax的表达,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P<0.01)。结论 荆防颗粒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来减轻马兜铃酸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MDm2/p53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厚朴温中汤源于《内外伤辨惑论》,由厚朴(姜制),橘皮(去白),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和干姜7味药组成,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的经典名方,其行气温中、燥湿除满效果显著。该方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质量分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对厚朴温中汤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充分发挥该经典名方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同时为该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丹参炭(SMC)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探究其对高胆红素血症小鼠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马弗炉高温煅烧(300℃,1 h)丹参生药制备丹参炭,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丹参炭纳米类成分(SMC-NCs)。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对其进行表征。将30只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MC-NCs高剂量组、SMC-NCs中剂量组、SMC-NCs低剂量组,每组6只。SMC-NCs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高[10.0 mg/(kg·d)]、中[5.0 mg/(kg·d)]、低[2.5 mg/(kg·d)]剂量SMC-NCs溶液,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连续给药7 d后,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胆红素(150 mg/kg)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小鼠模型,24 h后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